科技频道   >   要闻

曹寅、邢大地做客《筱静观察》,谈论爱沙尼亚数字国家计划

来源:中国网
2018-08-01 14:58:34
分享

7月30日,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和数字启蒙资本合伙人/爱沙尼亚数字国家计划国家顾问委员会成员曹寅、本征资本创始合伙人/美国普渡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副主任邢大地,做客《筱静观察》08期,与主持人叶筱静共同探讨“区块链重新定义国家——爱沙尼亚数字国家计划”

曹寅、邢大地做客《筱静观察》,谈论爱沙尼亚数字国家计划

左起叶筱静、邢大地、曹寅

爱沙尼亚是一个人口只有130万的国家,而且偏处于东北欧的一角,和芬兰隔海相望。独立之前它曾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非常封闭和落后。1991年独立时,唯一能够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只有外交部的一部海事卫星电话。

爱沙尼亚从一个落后小国成为当今数字世界的桥头堡,取决于一系列的正确决策。

独立后第一任总理马特·拉尔(Mart Laar),提出了E-Govermance,也即“数字治理”的理念。决定把整个行政体系推倒重建,建立一个基于数字系统的新社会,基于数字技术的新政府。

第二任总统雷纳特·梅里(Lennart Meri)在1997年又提出了一个“虎跃计划”,为爱沙尼亚的学校提供100%的互联网接入,为所有老师,从幼儿园老师到大学老师,提供最基本的互联网和ICT的教育。

在2012年又开始了一个更有意思的项目,叫做“编程小老虎”,旨在对所有五岁以上的儿童进行基础编程知识的扫盲。

数字国家计划有三大支柱:X-Road(去中心化的公共数据库系统)数字ID(爱沙尼亚所有人的身份证,一张数字身份证,它不仅仅是身份的证明,更是进入数字世界的网关)以及区块链系统(无签名基础设施,分布式的共识,非对称加密)。

目前这一计划取得巨大成效,爱沙尼亚任何的公共服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在全球任何地方,只要你是爱沙尼亚公民或数字公民,都可以用一张数字身份卡来实现无壁垒、无成本的介入和服务调用,人不在爱沙尼亚,但可以实现把爱沙尼亚的公共服务当做云一样进行调用。

这期节目,《筱静观察》走进世界上最早提出区块链理念的爱沙尼亚人,这一理念远早于中本聪在2009年所发表的那篇论文,但是那时候还不叫区块链,它叫KSI,无签名基础设施,它的理念,分布式的共识,非对称加密和区块链的理念是非常一致的。

在节目当中两位嘉宾还从爱沙尼亚国家数字计划谈论到数字国家和民族国家的关系及美国区块链、环保等多个话题。

《筱静观察》是一档区块链直播谈话节目,立足科技创新,重点关注区块链+,每月两期对话区块链热点人物。筱静观察,带你看见未来,把握未来,赢在未来。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