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解答数据交易“十大疑惑”

来源:北国网
2018-09-07 23:14:30
分享

《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18年)》显示,我国大数据核心产业环节产业规模2018年将突破5700亿元。其中,从事大数据交易、交换共享等数据流通业务的企业占比为11.3%,市场初步定型。

面对数据交易一片蓝海,仍不免存在一些疑惑,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现身说法,答疑解惑。

疑惑一:数据交易内容是不是过于“粗放”?

有担忧认为,中国的数据交易以单纯的“数据原材料”买卖为主,数据价值得不到有效体现。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认为,交易原始数据、数据源具有较高风险,不利于保护数据资产所有权以及数据安全,数据价值释放不能有效保障。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做法是,大数据交易的买方企业在交易所购买的数据,是众多数据卖方数据源的融合,交易所不交易底层数据,而是交易数据清洗、建模、分析的结果——数据之间相互碰撞、融合产生的核聚变结果。

疑惑二:数据很难在交易中完成合理定价?

有担忧表示,目前数据交易过程中缺乏对数据定价的统一标准,难以准确衡量数据应有价值。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2016年就推出了《数据定价办法(试行)》等各种相关探索。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的做法是,根据数据品种、时间跨度、数据深度、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以及数据样本的覆盖度等,制定数据定价的三种模式:协议定价、固定定价、集合定价。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特别设立了交易撮合部,对价格进行协调,为形成健全规范的商业数据交易、交换机制,促进商业数据资产流通,创造公平可靠的交易环境做出贡献。

疑惑三:数据交易涉及的数据质量会不会难以保障?

有担忧认为,数量良莠不齐,要保障数据质量是个世纪难题。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破解这一担忧,规定不交易个人数据,参与数据交易的数据供应方、数据需求方都是企业。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规定实行会员制,申请企业在经营范围、运营资金、承担风险和责任的资格及能力、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等方面需要严格符合大数据交易所的规定,经批准才可以成为大数据交易所会员。

交易前,双方需要签订数据保密协议、商业合同等文件,大数据交易所对数据供应商的数据来源及质量进行严格监控监管,禁止不合规、不合法的数据上市交易。

疑惑四:数据交易能保证数据安全,能保护数据隐私吗?

于国,“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等要求是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要内容;于民,数据是伴随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行为所产生的真实记录,一旦被非法占用、篡改,后果难以想象。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认为,数据安全是数据流通融合的前提,大数据交易所在行业内率先引入区块链技术、数据确权技术、数据安全技术、eID身份确权认证技术等领先技术,加快推进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构筑具有贵阳特色的大数据及网络安全产业体系和保障体系,稳步强化安全维护的整体性系统性标准化研发,不断夯实贵阳大数据交易的安全基础。

疑惑五:数据交易机构应该针对垂直领域?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认为,数据交易重在加速多领域、多地域之间的数据流通、数据融合。

趋于健全的数据交易将降低非理性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数据只有变为“活水”才具备价值变现的能力。当消费数据、电信数据、旅游数据、企业数据、教育数据、征信数据、电商数据、气象数据、医药数据、卫星数据、物流数据等多门类数据跳脱出原有的藩篱,才能相互融合,实现数据价值外溢。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汇聚的数据涉及金融、政府、医疗、社会、海关、能源、社交、消费、工业、法院等30多个领域,拥有超过4000个可交易的数据产品,提供完善的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交付、交易结算、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等综合配套服务,打造综合类、全品类大数据交易平台。

疑惑七:数据交易中数据共享融合,较难实现合理利益分配?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做法是,视区块链技术为强化数据交易中数据确权、数据溯源的重要技术工具。

基于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可信任等特性,利用该技术推进数据确权,推动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大数据交易所,记录交易数据,实现数据资产的可信交易。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非对称加密,所有参与者共同维护,单个参与者无法进行修改,以确保数据真实权威。区块链技术的加入让数据交易每一步操作都留下时间戳,准确记录数据产生、交换、转移、更新、开发利用的过程,方便于交易数据的确权、追溯、管理与访问使用,保障了利益所得。

疑惑七:数据交易现阶段无章可循,没有模式和标准可参考?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实行会员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对违规或违法、数据造假、数据欺诈、数据来源不合法的供应商有三种处罚方式:吊销会员资格、拉进“交易所黑名单”、移交司法机关。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6年4月24日取消会员佣金制,采用增值式数据交易服务模式。当前,大数据交易所会员企业已经突破2000家。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运营伊始,即创制八大交易规则、十大交易标准及规范,2015年7月31日参加了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6年5月26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为全国信标委“大数据交易标准试点基地”,并参与全国信标委《大数据交易标准》等的制定。

2017年4月6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参与编制的《信息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平台 交易数据描述》和《信息技术 数据交易服务平台 通用功能要求》,顺利通过了国家标准审查会专家审查,是我国数据交易领域首批国家标准。

2018年年初,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参加了国家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与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技术”。

疑惑八:数据交易现阶段是不是在“关起门来搞创新”?

数据交易不是闭门造车就可以创造出来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坚持“产学研用”并举,2016年5月26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联合贵阳、广州等50余城市发起成立“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联盟”,联合清华、北大等20余所高校发起成立“大数据交易联合实验室”。

2016年8月31日,国家保密局专家顾问沈昌祥院士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创建我国大数据领域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共建大数据安全机制及体系、大数据防护体系。

2016年12月29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与中信银行正式签约,共建金融风险大数据实验室。

2018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第四次深度参与国家级博览会——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其一年一度筹办的中国(贵阳)大数据交易高峰论坛成为常设分论坛,吸引了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以及知名企业的关注,成为数据交易产业的年度盛会,集中展现了数据交易产业的发展成果,引领了产业高度。

疑惑九:数据交易定位不明,需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认为,数据交易为企业在大数据时代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为发展数字城市、提升数字产值服务,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提出“数+12”战略完善数据交易自身生态,涵盖数据开源、数据确权、数区块链、数据认证、数据监管、数据定价、数据安全、数据标准、数据指数、数据资产、数据工厂、数据产业,优化数据交易服务水平,增强数据流通驱动力。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自主研发的大数据交易系统4.0版本上线了4000多个数据产品,通过数据交易,企业改进决策、缩减成本、降低风险、提高安全合规,将数据价值回馈于业务,最终体现为增收和利润。通过支撑数据创新应用,数据交易深入参与到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升级当中。

疑惑十:数据交易作为新生事物,难免“昙花一现”?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作为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在2015年4月14日正式挂牌运营,可见,中国的数据交易市场兴起发展的历史不过数年。但实践证明,数据交易市场已经展现出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的特点,全国各类数据交易撮合机构陆续兴起建设,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经在全国11个省区设有大数据交易服务分中心。

当前,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数据交易推动了企业盘活自身无法盘活的存量数据,使数据相互碰撞、激发、整合,使数据真正成为一种资源、一种资本、一种资产,释放多元价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