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753fd5a310030f813cf412
中国日报网 > 要闻 >
中国日报网 > 要闻 >

新研究:睡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除了吸烟、喝酒等众所周知的心脏“杀手”外,睡眠时间也是影响心脏健康的因素之一。新近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周刊的这项研究报告显示,每晚睡眠时间在6至9个小时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而太多或太少都会使风险增加。2019-09-03 17:28

宿华:记录世界,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

当快手创办人宿华回顾童年的时候,发现两个从小培养的爱好深深影响了他。在人们通过分享生活记录带来快乐的同时,日趋庞大和复杂的快手社区管理也让宿华感到了压力。2019-09-03 17:25

除谣记|吃兽药“芬苯达唑”能让肿瘤消失?

”  李国辉教授提道,肿瘤治疗有很多独观因素:不同分期、不同分型、基因多态性等等,病例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总之,不管是动物实验,还是细胞实验,芬苯达唑的抗癌性能在全球没有取得统一结论,更没有相关临床研究。2019-09-03 16:50

中国科学家实现对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叠加

记者3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马小松教授团队首次演示了单光子波动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叠加。为了实现严格的非局域量子控制,控制单元须远离实验主体单元,满足“爱因斯坦局域性”条件。2019-09-03 16:20

科技赋能教育 新技术成为在线教育发展“助推剂”

光明网讯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深耕成人教育16年的尚德机构,多年来牢牢把握在线教育发展的前沿趋势,在自身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更为学员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2019-09-03 15:40

华为宣布获50多个5G商用合同,发货20多万个5G基站

9月3日,第五届“华为亚太创新日”大会在成都举行。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发布5G立体覆盖网络,由基础覆盖容量层、容量体验层和价值场景室内覆盖组成,更好实现5G无缝覆盖。来自政府、行业组织、学术界等嘉宾分别从政策制定与监管、行业数字化等多个角度展开阐述,分享了创新科技如何助力文博产业和自然生态保护,提供了“5G+AI“赋能千行百业的生动案例。2019-09-03 15:18

拦截导弹一定比进攻导弹飞得快吗?

一些国家正在开发的高超声速飞行器速度更是可达10马赫以上,这些飞行器已经不是一般的防空拦截弹所能防御的。现在许多国家也在加紧研发可拦截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新型防御系统。2019-09-03 09:17

新光热疗法精准“烧掉”前列腺肿瘤

领导研究的美国芒特西奈伊坎医学院副教授阿尔德希尔·拉斯蒂奈哈德说,注射这种金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以确保对前列腺癌症的精准治疗,治疗不会对患者的前列腺组织造成影响,减少了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019-09-03 09:16

周琰:用大数据织就缉毒缉私防护网

近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从亚的斯亚贝巴起飞的航班抵达浦东国际机场,上海海关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缴获含有疑似可卡因成分的棉服外套4件。随着航班量和旅客量的不断增加,走私形势亦日趋复杂,方式不断翻新,手法更加隐蔽,传统查验模式的局限性不断显现,查私查毒工作难度日益增加。2019-09-03 09:16

全球首例iPS细胞培养角膜移植成功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8月30日消息称,这例手术在7月25日进行,患者于8月23日出院,这是全球首例对利用iPS细胞培养出的角膜组织进行移植的手术。以往的治疗方式是用死者捐赠的角膜来进行移植,但术后会发生强烈的排斥反应,患者往往会出现移植角膜脱落、一年以内再度失明的情况。2019-09-03 09:15

新药可有效杀灭疟原虫遏制疟疾传播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近日发表新闻公报称,该校学者领衔的国际团队新研发出一种药物,可有效杀灭疟原虫,在对抗疟疾方面展示出很好的效果,未来有可能在防治疟疾方面发挥作用。研究团队表示,通过阻止PfCLK3发挥作用,这种新药物能有效杀死疟原虫,不仅阻止了疟原虫的传播,也为人类疟疾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2019-09-03 09:14

WHO启动全球人类基因组编辑注册计划

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宣布启动一项针对人类基因组编辑活动的全球性注册计划,旨在跟踪并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领域的研究进展。”  谭德塞呼吁,在恰当考虑技术和伦理影响之前,各国不应该允许在人类临床应用中进行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组编辑的任何进一步工作。2019-09-03 09:14

大连化物所发现植物防晒分子新的激发态超快能量驰豫机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韩克利团队发现了植物防晒分子新的激发态超快能量驰豫机理。为进一步开发更加有效的防晒分子,构建分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团队将反式MS的对位羟基进行化学修饰,并研究它们的超快激发态动力学。2019-09-03 09:09

中科院博士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科学第一课”

8月31日,上海自然博物馆暑假里正在举办的绿螺讲堂“科学第一课特别版”迎来了热情的观众。讲座一开场,来自上海技物所的高思莉博士就提出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否在现代社会中实现”的有趣问题,引起现场观众的兴趣。2019-09-02 08:56

中俄卫星导航系统“牵手”

8月30日,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简称项委会)第六次会议在俄罗斯喀山举行。后续,双方将就两系统发展计划、项目实施等进行密切沟通,积极拓展和丰富新的合作领域,酝酿新的合作项目,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格洛纳斯系统实现成果共享、合作共赢。2019-09-02 08:56

“火星合日”对火星探测有何影响

美国航天局于28日起暂停向火星探测器发送新指令,以应对“火星合日”现象。为防止太阳辐射干扰导致向火星探测器传送的指令出现部分丢失,扰乱探测器任务,美国航天局将于8月28日至9月7日期间暂停向探测器发送新指令。2019-09-02 08:56

快舟一号甲火箭进入密集发射期下半年将有8次发射

(郭超凯)北京时间8月31日7时41分,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和潇湘一号07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圆满成功,进一步验证了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的快速响应能力,同时也拉开了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下半年密集开展商业发射的序幕。2019-09-02 08:55

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发射升空。用于此次发射的火箭由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研制生产,是一型主要为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的通用型固体火箭。2019-09-02 08:49

5G智能电动车公务出行时代来临

1日,“人民出行—5G智能公务出行”项目在北京启动,尝试通过公务出行信息采集和电动自行车5G智能技术等前端技术相结合,解决公务人员10公里内的短途公务出行需求。“人民出行公务用车采用北斗导航系统与GPS导航系统,结合电子围栏技术,实现无桩式定点停车。2019-09-02 08:47

可控的人工智能 才有未来

中国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演讲时表示,人工智能(AI)治理的紧迫性越来越高,应以“科技向善”引领AI全方位治理,确保AI“可知”“可控”“可用”“可靠”。基于这样的认知,微软提出了其人工智能发展的一项原则——每一项AI产品都要经过AI伦理道德审查。2019-09-02 08:25

反“网络霸王条款”需要互联网思维

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接踵而现。虽然包括“网络霸王条款”在内的商家侵权行为,借助互联网可以有“七十二变”,但只要监管者变成“聪明的猎人”,还是可以有效治理的。2019-09-02 08:25

中国科技馆新馆十年精彩活动等你打卡

记者从中国科技馆获悉,今年是中国科技馆新馆开馆10年,从8月28日起,中国科技馆将开展以“同心同影”为主题的公众普惠系列活动。据了解,中国科技馆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以回顾中国科技馆新馆开馆10年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2019-08-30 09:03

来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头脑风暴

欧洲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徐雷(左)与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迈克尔·伍尔德里奇(Michael Wooldridge)教授(右)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陈熙霖(左)与波兰华沙大学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交叉科学中心副主任马雷克·米凯利维茨(Michalewicz)(右)2019-08-30 09:0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行业主题论坛举行

8月29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有146所学校积极申报,经评审遴选,市教委分两批公布了54所(第一批21所、第二批33所)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名单。据悉,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创建工作分为评审遴选、创建培育、发展评估和示范引领四个阶段。2019-08-30 09:03

离绕月更近一步?“星际飞船”或测试首次轨道飞行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总裁马斯克近日宣布,该公司计划可能在10月实施“星际飞船”(Starship)的首次轨道测试飞行。”  当地时间8月28日,该公司对“星际飞船”(Starship)的原型机“星虫”号(Starhopper)进行了第二次成功测试,机体垂直升起并在短途飞行后平稳降落。2019-08-30 08:58

十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沪发布

8 月29 日,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上海。在当天上午的开幕式上,十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奥斯卡”——SAIL奖发布。2019-08-30 08:58

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T细胞受体复合物结构

(记者 史轶夫 王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团队于29日凌晨在《自然》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人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组装的结构基础》的研究文章,首次解析了人T细胞受体-共受体(TCR-CD3)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2019-08-30 08:58

|<< 上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