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共享汽车部分企业发展受困,整个行业也被推倒风口浪尖,其商业模式在中国到底能否打通并被市场认可的问题,一时间成为各家观点的焦点,而一致认为如何达到盈亏平衡点确认已经成为共享汽车企业探索商业模式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行业内的头部玩家,GoFun出行凭借自身的摸索,其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已经逐渐清晰,并即将实现全面盈利,这样的态势似乎打破了唱衰者“伪命题”的判断,为其它企业的追随发展摸清了道路。
经过两年多的知识经验积累和产业创新融合,GoFun出行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18年10月16日,GoFun出行就在发布会现场公布了自4月27日上次发布会至今的“半年报”。数据显示,在单车模型下,其租车收入增加62%,车辆租金下降6%;充电成本下降0.5%,燃油成本下降3%,场站成本下降1.6%。这种综合效率的提升,实际上已经使得GoFun出行即将成为共享汽车行业中第一家商业模型实现全面盈利的公司。
早在一年前,GoFun出行CEO谭奕曾表示,共享汽车的存在是合理的,盈利并不是没有可能,在行业达到一定拐点后,跨过了规模经济的分水岭,企业经营的成本才会开始下降、提升出租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只是需要更多时间来积累,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谭奕看来,GoFun出行的商业模型并没有太多花哨,更多的是踏踏实实的做事,认真解决行业面临的一些系列问题。首先,就是给用户提供舒适干净的车辆。为了让用户对车辆做到“无感”,谭奕带领高管团队亲自下一线,检查每辆车的清洁卫生。每天团队成员奋战到凌晨,只为第二天用户打开车门时能有最好的体验。另外,成本可控情况下,用技术手段,如加装车内多功能后视镜、行车记录仪、摄像头等,对车内用户的使用情况、违规罚单等进行监测。其次是将创新技术研发的应用到用户端风险控制、用户信誉和提升便利性方面。
满足用户需求,推动技术融合,建立成熟的单车盈利模型只是共享汽车发展的第一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规模化盈利,才是商业模型可持续的关键所在。面对共享汽车行业存在的城市盈利可复制性差这一难题,GoFun出行就率先开展了的“一城一策”战略布局,即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汽车投放策略。针对每个城市的城市规划、消费人群和习惯都存在差异,通过GoFun出行本身经验积累和现有的大数据指导,再结合实际走访情况,GoFun可以在一周内完成城市调研,分析用户行车轨迹和出行路线,以便于更合理布局车辆在城市中的投放位置。
此外,GoFun出行的商业模式的可持续也体现在其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上,这有效实现了用户需求与汽车制造的衔接,也是对整个出行行业的延展和拓宽。作为出行服务商,GoFun出行已经开始在同主机厂协商“造车”。只不过他们造车方式有些不太一样,在已有车型的基础上进行“汽车共享化改造”,增加更适合共享的数据采集设备、自主泊车功能等,从而定制一辆低成本、完全用于汽车共享行业的专属车型。
谭奕认为,GoFun出行商业模型上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今后的规模化发展预留更多的可能。虽然目前各家的车型和服务差异化不算太大,但当产业快速成熟和市场进一步细分时,那些依靠“烧钱”扩张、无可持续商业模型的企业将被淘汰,GoFun出行无疑将成为真正的行业独角兽。
日前,在比达咨询发布的《2018年第3季度中国主要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研究报告》中,GoFun出行凭借月均活跃用户数99.4万人排名行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