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遗址现场实践不再难 西北大学有了考古VR教室

西北大学日前全面建成投用一个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教学实验室,师生们使用VR技术再现考古场景,可提供身临其境、互动体验的考古教学体验。“在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教学实验室中,我们可以把实际采集到的古遗址、古墓葬的数据做成模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体验。

去遗址现场实践不再难 西北大学有了考古VR教室

来源:科技日报    2019-01-03 09:15
来源: 科技日报
2019-01-03 09: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西北大学日前全面建成投用一个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教学实验室,师生们使用VR技术再现考古场景,可提供身临其境、互动体验的考古教学体验。此举在国内高校尚属首家。

“在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教学实验室中,我们可以把实际采集到的古遗址、古墓葬的数据做成模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不同类型遗迹、遗物的特征,并使书本上的文字、图片描述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对其有更细致、更直观、更立体的感受。”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马健介绍说。

据了解,通过虚拟现实考古教学系统,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虚拟空间中讲解考古或历史知识,还可以利用田野考古发掘实践场景进行虚拟操作,体验现场考古。此外,虚拟现实在考古教育方面应用的一大优点还在于其绝对的安全性,不会因为操作失误造成文物损坏甚至人身安全事故。

考古学科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实践教学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学生参与实践训练,前往考古工地、博物馆或者遗址现场的机会是比较有限的,传统辅助图片和文字的二维课堂授课方式,也难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

“这是在考古学教学手段、方法和理念上的一次重大革新。”马健表示。

据介绍,这套沉浸式考古虚拟互动体验教学系统得到唐仲英基金会支持,素材直接来源于一线考古工作获取的真实实物模型,软件开发采用国际流行的游戏引擎,仿真模拟农田、山地、沙漠、绿洲、草原等多种环境下,地上房屋建筑、地下墓葬、窖穴、水井、灰坑等多种遗迹的调查、发掘、记录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思考能力。(记者史俊斌)

(史俊斌)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