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州银行数字化转型:打造银行数据大脑,建立全新数字化DNA

来源:东北新闻网    2019-01-07 13:13
来源: 东北新闻网
2019-01-07 13: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数字经济时代,银行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业务模式转型与科技转型如何协同并进?

2019年1月4日,在上海蚂蚁金服ATEC城市峰会上,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稠州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程杰分享了稠州银行的数字化建设实践之旅。我们可以看到,一家立足小微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如何构筑全新的数字化基因,以科技创新快速进入数字化时代。

对于未来金融科技、数字银行的发展,程杰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盘活数据资产打造核心能力,践行数据驱动的应用场景建设,广泛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供极致体验的智能化金融服务。

  突破边界:银行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稠州银行,有着CBA那样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据了解,稠州银行成立30年来,一直致力于做小微企业和市场商户的商贸金融伙伴。从扎根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到全面进入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区域,稠州银行始终紧随市场经济的步伐,关注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自2006年起,稠州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布局长三角。截至目前,稠州银行的体量规模达到资产规模2000亿元,分行14家,范围覆盖9个省。

到了新型数字化时代,稠州银行开启了零售业务转型与数字化科技转型的创新战略,来保证银行高效、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程杰指出,普惠金融服务需要不断突破边界,包括数据的边界、服务半径的边界,以数字化的方式降低边缘成本,突破商业模式、个性化服务的瓶颈和制约。程杰表示,在新型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转型与开放融合对银行而言势在必行。

  建立数字化DNA:打造数据大脑,实现数字驱动

程杰表示,“所谓数字化转型是什么呢?一句话概括:我们希望能够在银行建立一个数据大脑,在所有业务领域实现数字驱动。”

这不是一个数据报表可以解决的概念,程杰解释道,从应用场景端到整个金融服务旅程,都希望银行运营过程中用数字说话,包括了解客户画像的个性化,需求的差异,以及实现生态场景建设、大数据风控机制的建设,建立包括——数据资产化、决策数字化、业务线上化、流程敏捷化在内的四大能力。

然而,打造数字驱动的金融应用服务,看似是前端的体验优化,事实上,是背后的IT系统中涉及核心系统架构、数据中台、移动开发等缺一不可的敏捷能力中心建设。

程杰指出,过去,银行的数字化创新实践面临着几大瓶颈,比如App框架缺乏大规模客户业务支撑,运维效果大大地影响力客户体验;内部系统紧耦合,新功能开发工作量大、周期长;数据平台建设与业务发展存在鸿沟,业务上无法立刻感知这些平台带来的能力,数据智能能力受到制约……

这也形成了稠州银行与蚂蚁金融科技合作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路径与目标——建立稠州银行全新的数字化DNA!程杰介绍, 这包括:

l打造数字化银行的技术基础,构建以“数据、互联网、账务驱动”为核心的“三核驱动”,建设全新分布式互联网核心;

l建设数字银行的生态场景,打造全渠道数据运营生态圈;

l建立数字银行的管理文化,形成完整生命周期的全行级数据规范体系;

l激活数字银行的数据资产,构筑以“AI”为基础的全业务数据决策能力。

基于这些基础建设,探索助力银行实现稳定、高并发的账务处理能力,以及灵活、敏捷、开放的服务能力,和盘活数据资产、实时数据决策的服务能力,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市场要求。

据介绍, 数字化1.0从移动端开始,着力于改善客户连接。而到了数字化2.0时代,银行重点在于通过云计算、数据智能等技术,来建立数字化企业三大核心竞争力:技术敏捷能力、数据智能驱动能力、业务敏捷能力,打造数字银行的敏捷能力中心,降本增效。

程杰表示,“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很庆幸,我们已经踏上了数字银行之旅。”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