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学校地球科学学院参与完成的成果“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学校石油工程学院参与完成的成果“高酸性活跃厚沥青层复杂碳酸盐岩油田钻完井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9-01-08 18: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北京1月8日电(李依环)今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有3项优秀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根据教育部科技中心官方统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奖成果数量在获奖高校中排名并列第25位。

该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张来斌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单位完成的研究成果“油气管道系统完整性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董绍华研究员、段礼祥教授同为该项目主要完成人。该项目经过研究团队十余年的攻关,发明了管道三维三轴高清漏磁内检测器及高精度变形检测装置、油气生产大型动力机组精确诊断系统、管道及动力设施完整性评价技术和管道不停输修复技术,推动了管道完整性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了管道完整性领域国际竞争力。

学校地球科学学院参与完成的成果“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以玛湖凹陷为试验区,自主创新了砾岩满凹沉积、双峰高效生油、大油区成藏模式,填补了“凹陷区不能发育大规模砾岩油气藏”的传统理论空白,在国际上创立了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体系,发现了全球最大的十亿吨级特大型整装砾岩油田,已成为国内原油最重要的上产基地,“十三五”末累建产能超过1000万吨,对立足国内、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标志着油气勘探新领域探索成功,使世界资源潜力巨大的凹陷区砾岩可望成为21世纪油气勘探的重大接替领域,引领新的石油科技革命,推动石油地质学发展。

学校石油工程学院参与完成的成果“高酸性活跃厚沥青层复杂碳酸盐岩油田钻完井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属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科学技术领域,内容涉及碳酸盐岩油田钻完井技术。创新内容包括碳酸盐岩孔隙压力预测理论方法,活跃厚沥青层安全控制、复杂地层高效钻井、高酸性环境井筒完整性一体化保障、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长井段均匀酸化改造技术,主体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果丰富发展了石油工程理论,促进了钻完井技术进步,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国际化科技及管理人才,保障了500万吨大油田如期高效建成,直接经济效益44.82亿元,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李依环)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