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成为“全球零售业实验室”

总部位于瑞典的宜家集团近日在上海宣布,由集团旗下宜家购物中心投资开发的上海临空宜家荟聚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  宜家集团并不是唯一为了把握中国新零售机遇而作出改变的外资零售业巨头。

中国市场成为“全球零售业实验室”

来源: 科技日报
2019-01-08 07: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总部位于瑞典的宜家集团近日在上海宣布,由集团旗下宜家购物中心投资开发的上海临空宜家荟聚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这一项目总建设体量逾43万平方米,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宜家购物中心中国区总裁丁晖透露,为顺应中国消费市场变化,落户于临空宜家荟聚的宜家家居商场将与传统宜家商场有很大不同,“顾客将更多采用数字化购物工具,从而获得更便捷的体验。”

宜家集团并不是唯一为了把握中国新零售机遇而作出改变的外资零售业巨头。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加持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涌现出众多新业态、新模式。中国新零售迸发出的活力,对宜家、家乐福等外资零售业巨头产生了巨大的吸引:门店瘦身、数字化购物、移动支付等,它们纷纷调整模式,以新业态门店满足国内用户的口味。

家乐福大中华区总裁唐嘉年表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零售业的实验室”。

技术进步提供实验基础

谈到“全球零售业的实验室”这一说法,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直言“震撼”。在他看来,这顶帽子既是肯定,又带点儿羡慕的意味。“我觉得这个说法是积极正面的,它至少表明了中国零售业已经站在世界前沿。从国外零售业巨头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市场很新颖,他们的观点是对中国电子商务多年耕耘的肯定。”欧阳日辉表示。

他强调了技术进步的赋能,“除了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这几年的技术进步功不可没,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移动支付等支付技术的进步,为零售业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础。”在欧阳日辉看来,随着底层数据的挖掘和处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应用,消费者的消费潜力、个性化需求都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满足。

这也是双向共赢的过程,基于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大量数据被积累沉淀,在此基础上,几十年没有突破的人工智能技术走出实验室,和各个行业相结合,也得到充分发展。有了算法的精准助力,电子商务以及人工智能对消费者的个性化营销也更加准确。

消费者数字化程度较高

“但归根结底,最大的诱惑还是13亿人的消费需求。在中国的巨大市场做零售新技术、新模式的实验,也是很合理的。”欧阳日辉说。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18年,1至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5万亿元,同比增长9.1%,预计全年突破38万亿元。

此外,国内市场消费内容升级、消费地域延伸、消费代际更迭的新特点逐渐显现,已进入需求多元发展、结构不断升级的消费新时代。欧阳日辉表示:“我们的网络零售额连续五年居全球第一,既培育了很多新的业态,也培育了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我国电子商务消费者的成熟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比较高的。”

网络消费者形成的巨大群体基础,消费者数字化程度较高,新技术的应用,这些都使得零售业模式的升级得以实现。沃尔玛中国总裁陈文渊曾公开表示,沃尔玛不仅需要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发展战略,还要从这个市场学习更多。

电商发展缩小消费鸿沟

在欧阳日辉看来,国内外在线下消费基础设施上的差距是不可忽视的,他强调,国外的线下消费体系比较完善,大型商超等基础设施充足,物流体系发达,孕育了线下消费的良好市场。而国内还有很多不足,“在流通体制、消费场所等方面,国内与国外以及国内城乡之间差距都非常大。”

在很多地区,大型商超等基础设施相对较简陋,物流虽然方便,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同样商品会产生较大的价格差异。从一线城市往下走,工业品的价格越来越高,商品质量却得不到保障,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充斥乡镇市场。一线城市有“五环内外”之别,一二线城市和边远乡镇之间的消费品位和能力更是千差万别。“但通过电子商务,城乡之间的差距、城镇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小,价格和质量上的差别也几乎消失,这是很大的一个变化。”欧阳日辉充分肯定了电子商务给广大边远消费群体带来的机会和改变。

此外,线上线下融合也是近年发生的显著变化,是新零售倡导的无感消费、无界消费的成果。“这些变化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政策的完善、消费者心态的开放。改变总是渐次发生的,过去十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中国成为零售业巨头争相竞逐的市场。”欧阳日辉说。(记者 崔 爽)

(崔 爽)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