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微信“肩膀”上快跑的企业微信,会成为下一个新星吗?

来源:东北新闻网    2019-01-09 09:52
来源: 东北新闻网
2019-01-09 09: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9微信公开课PRO即将到来。作为腾讯To B战略布局的重要一部分,静默了两年的企业微信站在了舞台中央。

尽管外界对企业微信不甚了解,但企业微信的成绩依然可圈可点。官方数据公布,80%的中国500强企业开通了企业微信,注册企业数达150万家。

2018年,微信和企业微信消息互通正式开放内测,站在10亿月活的巨人“微信”肩膀上,企业微信的to b能力也进一步释放出来。

  企业微信和微信打通,To B能力全面释放

在过去,许多保险公司都为员工管理的问题感到头疼。业务员的客户关系通常都存在业务员的个人微信或邮件里,客户资源无法有效沉淀,若是员工离职,可能造成客户流失的问题。

但企业微信和个人微信打通之后,类似这样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企业微信和个人微信打通,不仅仅指的是消息上的互通,它有着更为深远的管理意义。

第一,是移动化的办公效率大大提升。使用企业微信的用户可以直接添加微信好友,双方处于不同平台也可跨界沟通,无需切换。

例如,传统的农牧饲料行业巨头海大集团拥有4000多名业务人员,需要为130万养殖户提供饲料、养殖技术等服务。业务员们使用企业微信,就能随时随地和个人微信上的客户与养殖户进行沟通,遇到需求及疑问用企业微信及时向公司上级反馈。从对内的审批、打卡、请假,到对外的沟通,所有的流程,都在“企业微信”内即可完成,无需任何切换,效率大大提升。

其二,当企业方采用企业微信和客户交流时,有实名认证保障下,客户的信任感会随之提高。以保险公司为例,在过去,保险业务员常常要花费很长时间向客户解释个人身份,出示相关证件来取得客户信任,如今则可省下沟通成本。

此外,企业也可将客户关系保留和沉淀在企业微信中,不受人员流动影响。在业务员离职后,企业关闭后台权限,即可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

延伸“连接”边界,企业微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站在“微信”肩膀上,企业微信超强连接“To C”端的能力,是许多同类软件无法比拟的。连接了公众号、小程序、微信支付后的企业微信,更呈现出满满“活力”。

例如,保险公司业务员可在企业微信上,将公司的产品通过个人的小程序二维码推送给个人微信端的用户,用户通过微信支付即可完成订单,而企业微信的后台又可跟踪到二维码对应的订单金额和业务员对应的佣金,从接触用户、产品介绍、消费、订单统计、佣金返现、销售数据分析汇总等全流程上都实现了完整闭环。

不仅仅是对内连接员工,对外连接客户。在连通上下游产业链方面,携带着小程序、微信支付等等“武器”的企业微信显现出更大的图景。

以喜茶为例,企业微信负责人曾这样描述: “比如我是喜茶的CEO,我有个订单系统。你是给我供‘珍珠’的,是我很重要的一个供货商,你并没有在企业微信里。但是我可以把我订单系统通过小程序发到你的个人微信里头,你在里面可以去输入,可以去追踪物流,可以去做很多的事情,甚至可以完成最后的B2B的支付,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数字化系统。”

目前,不少巨头已使用微信来实现产业互联,打通上下游企业。以润滑油生产厂壳牌为例,就已跟他1万多个经销商在企业微信建立连接。

由此看来,企业微信是企业内外部的连接器,在To C端,企业微信连接了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在To B端,企业微信又能连接企业上下游。这是企业微信的底层逻辑之一。从To C到To B,更多的数据集合在一起,能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为后续改善企业经营打下基础。

在连接的链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工具需求,企业微信联合了第三方服务商,提供各种各样的数字化工具,为此实现更广泛的连接。例如,保险公司可能会用到CRM应用,电商公司可能会用到ERP系统,更丰富的新数据库也在此基础上诞生。

这些连接和工具会沉淀出全新视角的数据,需要云计算、大数据、AI等工具深化利用,再反向优化企业自身的优化运营和产品,最终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

  企业微信助力“数字化转型”

如今,我国过去数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期,进入更为平稳的经济发展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个体企业不再适合“单打独斗”,如何与上下游企业并肩作战,如何更地和消费者互动,如何更高效地和员工共同奋斗,成为每一个企业家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这当中,企业需要“数字化转型”,粗放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面对新时代,企业该怎么做?

第一,企业应意识到“群狼”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盘活数据,从前端到后端,从消费者到上下游产业链,实现数据共享,并让数据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构建起自己的生态网络,实现连接共生。

第二,市场的淘汰速度已越来越快,谁能更快掌握消费者的喜好,谁才能更快占领市场。因此,使用企业微信和微信互通,可以直接触动到用户。同时,在个人微信端的用户数据集成到企业微信中,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来提升决策能力和服务能力。

第三,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当学会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企业应使用高效便捷的工具打通企业内部沟通,减少信息沟通障碍。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也应鼓励员工在信息化工具上分享和沉淀知识经验,成为企业的“智力资产”。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