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提出实现量子纠缠新方法

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者联合中美多个研究团队,首次在人工量子系统中合成了反对称自旋交换作用,演示了利用“手征自旋态”制备量子纠缠的新方法。”王大伟说,该成果将对研究量子磁性、提高多粒子纠缠态制备速度、利用手征自旋态进行量子计算等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学者提出实现量子纠缠新方法

来源: 新华网
2019-01-23 09: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杭州1月23日电(记者朱涵)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者联合中美多个研究团队,首次在人工量子系统中合成了反对称自旋交换作用,演示了利用“手征自旋态”制备量子纠缠的新方法。这项研究于22日发表于《自然·物理》杂志。

“手征性是指物体和它的镜像不能重叠。这就好比我们左右手,互为镜面对称,但上下叠放时却不重合。微观物体也有这种特性。”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和量子信息交叉研究中心王大伟研究员介绍说。

自旋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电子的自旋态有两个。对于人工合成的超导量子比特来说,两个自旋态对应于能量值0和1。这两个值在量子计算中也被看作是比特的二进制数。

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对称相互作用和反对称相互作用两种。此前,对称自旋交换相互作用已经在人工量子系统里实现,反对称自旋交换作用在人工系统中还很难合成。

在这项研究中,浙江大学王大伟、王浩华等学者在超导量子比特系统中,同时利用量子叠加和自旋的手征性演化方法,合成了反对称自旋交换作用,产生了量子纠缠。

“当多个粒子的集体状态处于不可分解的叠加态时,量子纠缠就出现了。量子纠缠态的特征是相互纠缠的粒子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其中一个的状态被测量确定时,其他粒子的状态也就确定了。”王大伟说,该成果将对研究量子磁性、提高多粒子纠缠态制备速度、利用手征自旋态进行量子计算等具有积极意义。

(朱涵)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