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智力题” 至今依然难解

到底遗传因素在影响人类智商时发挥了多大的作用,目前科学界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 但目前年轻人的平均智商得分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一些专家已经开始称之为“反弗林效应”。

这些“智力题” 至今依然难解

来源: 科技日报
2019-01-25 07: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DNA之父”称号的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沃森因在节目中公然宣称,基因导致了黑人和白人在智力方面的差异,涉嫌种族歧视被其就职的研究所剥夺了荣誉头衔。由此,关于人类智商的讨论也再次升温。

智商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智商有没有极限?这些待解的谜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

智商究竟是什么?

“智商是个人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国际教育学专家陈志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他的学生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正常人的智商,根据这套测验,大多在85到115之间。

在陈志林看来,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能力等。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人的理性能力。它可能也反映了大脑皮层,特别是主管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左半球大脑的功能。

智商的作用主要在于更好地认识事物。智商高的人,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认识程度深,容易在某个领域作出成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那么,如此重要的智商又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数以千计的基因错综交互,形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网络,影响着智商。除此之外,智商的高低还跟营养状况、环境、后天教育等有关。也就是说智商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陈志林说。

有专家认为,在影响智商的各种因素中,遗传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人类智商是由大量进行团队工作的基因共同决定,就好像一个足球队由处于不同位置的球员组成。”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迈克尔·约翰逊曾说,他们利用计算机分析上述数据,确认了影响认知和推理能力等智力方面的基因簇。

但是,一项针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在同样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其智力水平基因存在50%到80%的明显差异;而以数千名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另一项研究却发现,这些人群间的智力相关基因仅有30%的一致性。以往的理论认为,聪明人智商更高的原因,是他们拥有提高智商的有利突变。按进化论的“优胜劣汰”法则,有利突变应该会越来越普遍,但这些研究与进化论背道而驰,有利突变并没有越来越普遍。

到底遗传因素在影响人类智商时发挥了多大的作用,目前科学界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

除此之外,毫无疑问,智力发育部分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营养状况良好、在能够受到很好教育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与缺乏这些条件的儿童相比,在智商测试中的平均分会更高。

科技会让我们变笨?

此前有研究表明,人类智商出现下降趋势,尤其是197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智商平均得分要比其父辈低,那么,我们的智商是不是真的因科技的发展在下降?人类是不是越来越笨了呢?

1983年,一位名叫弗林的美国教授声称,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所有发达国家年轻人的智商指数均出现了持续增长。比如从1932年至1978年,美国年轻人的智商平均指数提高了14点。这一发现受到了广泛关注,被称之为“弗林效应”,即指智商测试的成绩逐年提高。

但目前年轻人的平均智商得分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一些专家已经开始称之为“反弗林效应”。挪威莱格弗里希研究中心经济研究院的奥勒·罗格伯格等研究人员分析了1970年至2009年间超过7.3万名报考公务员的挪威男子所进行的标准智商测试得分。结果显示出生于1991年的人比出生于1975年的人智商得分低了大约5分。

陈志林表示,现在年轻人的智商的确有下降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源于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学校教育、智能手机、媒体接触,因为这些带来的阅读、记忆、思考习惯减少,继而导致智商下降。另外越来越普及的电脑和手机减少了学习的吸引力,孩子们花更多的时间在科技设备上,而非读书、手工作业和游戏。另外,计算器和搜索引擎的熟练使用使得人类不再需要发展本身的计算能力、记忆和联想。

“但我并不认同人类会越来越笨这种说法。另外智商测试虽然是科学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无偏差、无错误。”陈志林说道。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教授蒋斌也指出,人类的大脑很“聪明”,会随着这些由高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当今科技的进步并不会导致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发生退化。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导致智商测验结果代际下降的关键出现在“智商”这一概念上。如何定义和测量智商一直是个极富争议性的话题。

人类智商有无极限?

鉴于人类智商近百年来出现的由上升到下降的现象,有研究人员认为,人类的智商是有上限的。英国华威大学的托马斯·希尔斯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的拉尔夫·赫特维格就在合作撰写的论文中指出,人类的智商存在上限,任何思考能力的提高都可能伴随一系列问题,人类智商已经进化到极限,不可能继续提高。

那么,是不是人类大脑的容量、脑神经的发育、信息传递速度和神经元的联系以及营养能量供给等都有自己的进化极限,人类进化进程尤其是智力进化也达到了极限水平?

“智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汇:它难以衡量,甚至难以定义。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人类都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至于人类智力达到极限水平的说法,我认为不合理。因为智力不是某种物质,也不会将大脑空间逐步填满。它以大脑内的神经传递为基础。”陈志林说。

他表示,如果一个人要想保持或者提高智力水平,一定不要伤害大脑的神经元。比如,不要使用会改变神经递质的药。任何伤害心脑血管的因素,如吸烟、喝酒、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会影响人的智力。同时,大脑越用越聪明,复杂的认知活动多多益善。多阅读、多玩益智游戏、多参与文化教育活动、多旅行接受新鲜事物,以及多掌握一门语言,都对智力有极大好处。此外,保持健康心理也很重要,心理压力会影响中枢系统,如果一个人背负着“已经老了,肯定笨了”的负担,升高的皮质醇对大脑的伤害可不小。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