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开创电商精准扶贫新模式

来源:央视网    2019-01-28 17:04
来源: 央视网
2019-01-28 17: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乡村产业落后,造成一二三产业均不发达,乡村振兴,不但直接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民弃农进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也可以解决整个国民经济脱实向虚、城市畸形发展、结构调整艰难、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而目前是我国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存和交汇的特殊时期。隆化县既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国家燕山—太行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7年,被河北省确定为深度贫困县。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脱贫攻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县还有贫困村12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3个。虽然隆化县脱贫工作取得了很好进展,这些扶贫对象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电商扶贫不单单只是卖东西,而是通过电商赋能一个产业,最终赋能一个单品,带动全产业链的升级。乡村赋能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发挥隆化县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由县服务中心帮助贫困户在承德乡村赋能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县服务中心建立的隆化县农产品资源库面向贫困户开放,并整合帮扶关爱小组、“天南地北隆化人”的力量,整个过程不费贫困户丝毫精力,就能够坐在家门产生收益,有效解决因丧失劳动能力收入无门的问题。依托承德乡村赋能电子商务平台,首期在隆化镇哑叭店村、韩麻营镇荞麦梁村、汤头沟镇小偏坡营村、八达营乡哈叭气村、旧屯乡大地村、西台子村、七家镇南营村、山湾乡南沟村7个乡村赋能试点村,为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设立特色农产品店铺,根据各个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筛选适合贫困户网销的农产品,对店铺进行统一设计,对商品统一后台运作、统一产品组织、统一店铺包装、统一售后服务。每家店铺生成独立的二维码,客户扫描后即可下单购买该县的特色农产品,对销售的农产品,除去成本、包装和物流费以外,所产生的利润反哺于贫困户,通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将我们的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切实为贫困户插上增收的翅膀,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针对隆化县的农产品存在产地分散、规模化程度不高、单品生产和采购相对成本较高的情况,建设了7500多平米的鸿兆食品加工扶贫中心,搭建起“产购销”直供直通工作平台,目前主要是对当地农副产品、蔬菜进行初加工,形成营养餐配送到全县乡镇各个学校,现日配餐额能达到10万份,严把采购、装运、分拣、配送等环节,保证了学生、职工吃的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通过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控制成本,确保将农产品直供直通价格控制在市场价浮动合理范围,真正实现“平台微利、农民得利、食堂便利”,实现了农副产品等生产资料就地转移和消化,实现工业规模化生产反哺化。扶贫中心一方面依托357家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收集贫困村、贫困户种养殖的农副产品,解决其销路问题,带动贫困户增收;另一方面食品加工需要大量的全职工作人员,解决了260人就业问题,其中带动34人通过就业脱贫。(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