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海6000米到北斗卫星 数据可实时传输

1月31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8年第6次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顺利返回青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王凡研究员介绍,本航次首次实现了深海潜标大容量数据的北斗卫星实时传输。

从深海6000米到北斗卫星 数据可实时传输

来源: 科技日报
2019-02-01 07: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31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8年第6次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顺利返回青岛。科考队员在本航次对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进行了维护升级,实现了由北斗卫星实时传输观测网数据。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王凡研究员介绍,本航次首次实现了深海潜标大容量数据的北斗卫星实时传输。该项自主研发的技术克服了深海潜标载荷容积小、供电少和数据量大等困难,改变了以往依赖国外通信卫星的历史,显著提高了深海数据实时传输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在这一航次中,另一项重大突破是我们融合感应耦合和水声通信技术,首次实现了深海6000米大水深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大洋上层实现了每1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大洋中深层实现每5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实时传输。”王凡说,“6000米深海数据北斗卫星实时通信潜标自布放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1个多月,数据回传正常。”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汪嘉宁研究员介绍,本航次历时74天,航程12000余海里,这是“科学”号首航以来离开国内航程最长、时间最长的一个航次,在开展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调查的同时,向东拓展,首次在中太平洋暖池冷舌交汇区进行了物理、生物和化学多学科联合观测。(记者王建高 通讯员王敏)

(王建高)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