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各界都在尝试新零售,新零售也成为所有产业数字化的代名词。同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短视频等新型媒体不断兴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直观感受是消费者需求越发多样化、不可捉摸。我们所处的营销环境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助力营销投资回报率(ROI)最大化?中国资深互联网整合营销专家、登云健康美业集团执行董事兼联席CEO安小晶认为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调整以迎合新时代的消费者。
颜值激发兴趣,让产品自带流量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形象决定价值。人都是视觉动物,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首先来源于某人的“形象”,长得漂亮,穿的得体,会天然的获得人们好感。对人是这样,对产品更是这样。消费者对某个产品的喜好,首先来源于产品的形象,好的形象,会在消费者的心里形成最好的印象,会更容易的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反之同理。
所以,在这个万物皆媒介、产品即营销的社会化媒体时代,产品包装不仅仅代表外包装功能价值,还承载了产品的附加值。包装不仅是产品的保护膜,更是产品最好的广告平台,是促进品牌与用户“连接”互动的关键利器。85后、90后甚至00后作为新晋消费主力,崇尚个性,对设计感强、颜值高的产品抱有莫名的好感。从可口可乐的台词瓶、味全每日C的文字瓶,到江小白酒瓶文案,围绕产品包装进行营销的经典案例层出不穷,颜值俨然已经成为创意营销的宠儿。
单一营销场景转变为多元化的营销场景
对很多品牌来说,营销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原本割裂的认知场景和交易场景已经深度融合,消费者的购买模式也在剧烈变化,过去上下游之间那种割裂的营销策略已经不再适用。原有的靠“地段、地段、地段”法则抢夺市场和营销的方式正在变得过时,消费者的购物方式除了逛街或去最近的商场,他们现在的购物途径还包括电脑、手机、以及不久之后的智能汽车等。
新零售时代下的消费场景是多元化的,商场、便利店、自媒体、朋友圈、微博、抖音、智能终端、VR等,消费者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商品相关的信息,这就要求新营销需要以场景为核心,发力场景的连接、融合、创建;以数据驱动的用户觉察作为通路,帮助品牌和消费者高效沟通,做到内容全渠道的随处可触达。品牌需要在各个接触点满足消费者的内容需求,从过去单一渠道、单一营销表现方式,转变为全渠道营销、全方位的表现形式。营造和品牌有密切关系的新使用和购买场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赋能的户外场景),提升转化。
通过个性化营销激发消费欲望
“如何从客户的移动与行为数据中,判断客户的消费潜力与消费意愿,然后利用有针对性的推广来吸引客户参与体验。”纽约大学商学院高斯(Anindya Ghose)教授在他的新书《点击》(Tap)中点出了移动数字营销的实质。
传统的营销方式获客不够精准,在新零售主导的大数据时代,营销的起点不再是创意,而变成了数字洞察。消费者的个人资料和交易记录甚至他们的社交关系等都可被收集,如此就能够给消费者精准画像。企业可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偏好甚至预测消费者下一步消费行为。在充分了解消费者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特性,制定精确的营销策略,进行千人千面的传播,可提高营销活动响应率,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同时,这会让客户对企业和品牌产生信任,因为企业了解他们,并且似乎能够预测他们的需求。
总的来讲,新零售时代下的营销调整目标就是全渠道用户资产的数据化管理。数据可视、可追踪、可优化,打通消费者认知、兴趣、购买、忠诚及分享反馈的全链路,利用对消费者行为偏好的了解,结合移动互联网“永远在线”的属性,创造灵活柔软的个性化营销方法,从而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