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多能干细胞可“跨界”参与肺脏再生

肺脏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对气体交换和抵御病原体入侵至关重要。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的肺多能干细胞——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ASCs),它位于小支气管与肺泡交界处,同时拥有支气管上皮棒状细胞和II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分子特征。

肺多能干细胞可“跨界”参与肺脏再生

来源: 科技日报
2019-02-21 09: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日报上海2月20日电(记者王春)肺脏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对气体交换和抵御病原体入侵至关重要。肺脏一旦受损,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也将受到影响。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最新研究证实,在人体中存在一种参与肺脏再生的肺多能干细胞,它可以“按需分化”,完成肺脏内部的“跨界维修”。相关成果2月19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

已有研究表明,在肺组织受到损伤时,多种肺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替代补充受损死亡的细胞,以维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运行。他们功能强大,但也只“专精”于一个领域:不同位置的上皮细胞只负责维持并修复各自区域的上皮层。

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的肺多能干细胞——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ASCs),它位于小支气管与肺泡交界处,同时拥有支气管上皮棒状细胞和II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分子特征。但这群细胞在体内是否真实存在以及是否具备分化潜能一直备受争议。

周斌研究组利用一种新型双同源重组标记技术,在实验小鼠体内实现了特异性标记和示踪BASCs,证明BASCs确实存在的同时,发现在正常条件下,BASCs可以实现缓慢地自我更新,维持肺脏功能运转。研究人员还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BASCs在不同损伤模型中具有“跨界”多向分化潜能。当利用药物损伤肺支气管后,BASCs能增殖、分化为支气管上皮棒状细胞和纤毛细胞;而当利用药物损伤肺泡后,这群BASCs又能增殖分化为I型和II型肺泡上皮细胞,进而恢复肺功能。

该研究为肺脏的损伤修复以及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肺部疾病干细胞治疗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

(王春)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