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火药”的工匠再多点

”  对于一般人才,可在学校阶段加强;而对于特殊领域的人才,比如“雕刻火药”,操作危险、难度系数大,则必须要“手把手”教学。徐立平表示,学校教学和经验传承的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一不可,加速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应从这两个层面发力。

“雕刻火药”的工匠再多点

来源:科技日报    2019-03-04 08:59
来源: 科技日报
2019-03-04 08: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让火箭上天难,培养航天工匠则难上加难。

“像我们这种危险的工作,要先练手半年,才能上真的。”全国人大代表、“大国工匠”徐立平被称为“雕刻火药的人”,从事加工固体火箭燃料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爆炸,非常危险。

“很多经验是课本上没有的。”徐立平说,在航天制造领域,有很多凭借力道、技巧、心得的技艺,要靠技师们勤琢磨、有灵气,才能满足航天领域高、精、尖的要求。

“因此,师父带徒弟是这个行业的传统,快速培养一直是航天领域的难题。”徐立平说,但现在的情况是,随着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民营航天企业对相关人才非常渴求。

民营航天面临人才短缺的情况,应该摸索航天人才的快速培养机制,才能解决人才短板的问题。

“我建议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高品质工匠的培养。”徐立平说,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现有资源,通过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让学校培养出“来了就能用”的技术工人。“企业里的老师傅或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到学校去,进行先期的比如安全操作规范、相关理论知识及一般技能的培训,然后让学生到企业利用师带徒方式进行手把手教学。”

对于一般人才,可在学校阶段加强;而对于特殊领域的人才,比如“雕刻火药”,操作危险、难度系数大,则必须要“手把手”教学。

“经验传承式的教学,应发挥各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作用。”徐立平说,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个任务是创新创造,不断提升一线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水平,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通过老师带头的方式签订培养合同,制定培训教材,让工匠的技艺快速提高。

徐立平表示,学校教学和经验传承的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一不可,加速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应从这两个层面发力。(张佳星)

(张佳星)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