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推动马铃薯主食化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国家层面上的一个重大布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50多年来,我国马铃薯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仍然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马铃薯消费水平。

打好“组合拳”推动马铃薯主食化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2019-03-04 09:45
来源: 中国食品报网
2019-03-04 09: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国家层面上的一个重大布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然而,面对马铃薯主食当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市场状况,业内应该从深层次思考——如何让这一战略真正落地?如何让这一产业在离开国家补贴后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价格高——是目前我国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市场的突出问题。在国内市场上,马铃薯馒头的价格是传统馒头的1.5倍。要让马铃薯主食成为寻常百姓之物,就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模式,只生产马铃薯全粉,而要寻求到马铃薯主粮化产品价高的根本原因。2017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马铃薯全粉在全国的产能为31万吨,年销售量10万吨,面临产能供应过剩的局面。

目前,在国家科研项目的大力支撑下,我国科研院所已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包括马铃薯面条、馒头等符合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主食产品,马铃薯米线、馕等带有地域特色的主食产品和马铃薯面包、糕点等休闲食品也层出不穷。而这些产品大多是以马铃薯全粉,即马铃薯熟粉为主要食材。要降低成本,实现马铃薯主食化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就要打出“组合拳”——不仅开发全粉,更要实现对包括水分在内的马铃薯组分的全利用。马铃薯产业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也是我国许多农产品在深加工中所遇到的问题。而由“单向利用”向“一料多产”的综合加工技术转变,正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50多年来,我国马铃薯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仍然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马铃薯消费水平。如何促进消费升级?就要紧紧抓住“营养、健康”这个“牛鼻子”。毋庸置疑,马铃薯具有“营养、健康”的天然属性。其低脂肪、高营养的特点已是全球公认,不仅富含人体所必需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维生素B以及胡萝卜素等,易于消化吸收,同时富含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

当前,科学界提出的“全利用、全营养”概念正与人们追求健康的理念不谋而合。未来,马铃薯主粮化产业的发展还要据此谋划,用全产业链的综合加工技术,在让马铃薯中的水和其他组分变废为宝的同时,生产出味美价廉的好主食。王薇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