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定义抖音中的城市传播美学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3-04 13:46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3-04 13: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看来,短视频并非显性的艺术品,而是具有一定审美和艺术特点地展现实际生活的产品,这股热潮可以激发公众个人化的创作热情、审美表现,给不同想法、不同角度的个体提供相互聆听和讨论的契机。抖音在打开视野的同时,将生活场景中可以实现的愿望符号化表达,将高深知识见缝插针地融入用户社交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会稳定、社会安抚、社会凝聚的作用。

  (图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

“短视频打破了视觉传播行业的专业特权,降低了普通人参与视频创作的门槛,让视频内容的大众化、社会化生产成为可能”,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党总支书记毛丹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短视频的形式模糊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文化区隔,打乱了不同性质文化之间的界限,并将不同的文化串联,给予个体更多的自我表达的途径。”

  (图为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党总支书记毛丹)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主任范文兵从城市建筑的建造者生产者视角出发,分享了他对互联网时代中国建筑媒介现象的观察,短视频式的展览让建筑和艺术的观念广泛展示给公众,并引起社会关注。当常见的建筑却成为了网红,也代表着下里巴人的视角或可成为精英的设计源泉,给现有的学术方向找到突破口。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主任范文兵)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王杰看来,都市个体是流动化和碎片化,共性在于获得文化认同和审美认同的诉求,短视频提供了需求实现的方式。短视频解决了社会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分裂,赋予个体艺术创造和情感自由交流的权力。

  (图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王杰)

短视频让城市传播“可视化”

对大众而言,对城市的直观感知往往来源于城市文化、形态、历史风物等更感性的思想认知。短视频平台中城市传播实际上实现了传播效果的量化,让城市传播效果变得“可视”。

《城市形象指数及其测试报告》提出,字节跳动旗下产品为代表的多元化平台,给诸多城市带来了新的文化增长点的同时,也综合呈现着城市多维度的城市形象构建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区分度和预测力。让城市在自身的历史维度和横向同类城市的比较中,以更科学可视的方式,理解城市形象要素、明晰城市传播要点、关切城市治理要务,持续为城市的建设和传播思路,提供全新的逻辑起点和策略建议。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单波认为,“短视频的走红是人类表达和交流的需求体现,它让个体被世界看见,既增进个体自我呈现,又提升不同个体间的交流链接,是社会表达权利的进步。短视频的交互解构了陌生人社会和水泥建筑森林,让社会生活交往得以丰富化、广泛化,愉悦化。”

  (图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单波)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小洲从教育学角度,提出了城市文化传播要寓教于乐的观点。短视频内容满足了受众碎片化视频消费的需求,全民参与生产的内容也通过更有活力的大众视角,展现了更为鲜活更有价值的城市内涵。

  (图为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小洲)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范志忠主持中提到,短视频是尊重受众情感表达的传播阵地,数字时代的城市传播获得更多元的传播渠道,语态也更适合普通民众的参与。社会每一个个体都获得相对平等的表达权,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的城市印象,会更加平衡和真实。

  (图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范志忠)

以抖音为代表的平台,为城市形象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符号呈现形式,融汇成不同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文化方式的中国的文化记忆场,而通过城市形象指数的理性分析和可视化,也为塑造城市新名片、弘扬城市形象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和客观依据。

|<<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