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普惠金融 以金融科技解决小微融资贵、融资难

来源:中国网    2019-03-06 17:20
来源: 中国网
2019-03-06 17: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无疑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焦点之一,“民营”一词出现了8次,“小微”一词出现了12次,系关两大问题:一是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二,扩大税收优惠、降低社保缴费负担等减税降费事宜。

报告明确提出,“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

如何做?报告也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涵盖宏观调控、中观产业政策及微观管理。一是货币政策,例如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二是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三是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

除此以外,有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应该积极发挥金融科技的力量。例如,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加快数据立法,推动数据共享,从而降低金融机构获取数据的难度和成本,缓解金融服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推动金融机构提供更普惠、更精准的金融服务,解决企业和个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的发展来解决,现实中已经有过成功的案例。为小微企业贷款,事实上并不是想象中的成本大、风险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建议,要对小微企业实行数字化改造,推动多方数据共享,同时推进传统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联合贷款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事实上,对于这种合作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金融科技行业的一些头部公司十分看好。例如,铜板街创始人、董事长何俊认为,B端一定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将会占到惠普金融行业一半以上。

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老大难问题,一个关键是,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高效、低成本的采集和判断,并能实时跟踪其经营状况的变化,以实现风险防控的实时化。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银行合作,无疑可以快速提升银行的风控能力。

此外,也要强化良币驱逐劣币的惩戒机制。去年9月,银保监会牵头编写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就写道,“完善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推进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强化社会信息公示,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快建立多层级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信用档案平台,扩大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机构覆盖面。”去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已开始合作,实现数据的共通共享,以强化对失信者的筛查和惩戒。2018年8月、今年1月,分两批、共24家中国互金协会会员单位签约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接入执行悬赏曝光集中展示平台,联手共建行业诚信体系。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正逐步深化。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政策带来的利好会更快、更准地纾民营企业之困、解小微企业之难,促进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网)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