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研究证实低剂量抗抑郁药可改善胃功能失调

香港中文大学7日宣布,该校医学院一项研究证实,低剂量的三环抗抑郁药米帕明有助改善对于一线药物呈耐药反应的胃功能失调,有64%参与研究的患者表示满意疗效。团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低剂量的三环抗抑郁药物米帕明,另一组则被处方安慰剂。

港中大研究证实低剂量抗抑郁药可改善胃功能失调

来源:新华社    2019-03-08 09:30
来源: 新华社
2019-03-08 09: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香港3月7日电(记者张雅诗)香港中文大学7日宣布,该校医学院一项研究证实,低剂量的三环抗抑郁药米帕明有助改善对于一线药物呈耐药反应的胃功能失调,有64%参与研究的患者表示满意疗效。

据研究人员介绍,消化不良可能是由胃部病变或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引致。若没有这些病因而出现胃部不适,这就属于胃功能失调,患者会持续或反复出现早饱、餐后饱胀、上腹疼痛或灼热等不适,病情可持续多年,困扰日常生活。

港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教授胡志远表示,治疗胃功能失调一般采用一线疗法,包括使用胃酸抑制剂或促进肠胃蠕动的药物,但只有三成患者情况有改善,其余七成属于难治个案。“若以上两种药物都未能奏效,就有可能是由压力、焦虑等引起。”

对于患有难治性胃功能失调的病人,虽然目前医学界建议使用三环抗抑郁药物作为二线治疗,但其成效一直欠缺研究数据支持。因此港中大医学院团队招募了107位难治性胃功能失调患者,展开相关研究。

团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低剂量的三环抗抑郁药物米帕明,另一组则被处方安慰剂。结果显示,低剂量的米帕明有效控制消化不良,并纾缓焦虑情绪。

港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副研究员张佩坤表示,这是国际上第一个以随机双盲临床研究的方式,证实低剂量的三环抗抑郁药能够有效治疗难治性胃功能失调。团队希望此发现有助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有一小部分患者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后出现口干、便秘、视力模糊、渴睡和心悸等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只建议使用低剂量,并在经过适当评估后在医生监督下使用。

有关研究结果已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刺针肠胃病学及肝脏病学》。(张雅诗)

(张雅诗)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