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粒子可使老鼠看到红外光

中美科学家近日在《细胞》杂志撰文指出,他们研制出了纳米颗粒,在老鼠眼中单次注射此颗粒可使老鼠在10周内,在白天看见红外光,且副作用很小。研究人员计划微调纳米粒子的发射光谱以更好地适应人眼,而新型有机纳米粒子应能产生更明亮的红外视觉。

纳米粒子可使老鼠看到红外光

来源: 科技日报
2019-03-09 08: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美科学家近日在《细胞》杂志撰文指出,他们研制出了纳米颗粒,在老鼠眼中单次注射此颗粒可使老鼠在10周内,在白天看见红外光,且副作用很小。这一发现有望促进人类红外视觉技术的进步,在民用加密、安全和军事行动等领域找到用武之地。

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只能看到可见光(波长约为400纳米—700纳米),但波长更长的红外光就在我们身边。人、动物和物体在发热时发出红外光,物体也能反射红外光。最新研究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薛天说:“人类视觉可感知的可见光仅占电磁频谱的小部分。”

另一作者、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韩纲解释说:“当光线进入眼睛并撞击视网膜时,视杆和视锥(感光细胞)会吸收可见光中的光子,并向大脑发送相应的电信号,由于红外光波长太长而不能被感光细胞吸收,所以,我们无法察觉它们。”

在最新研究中,薛天和韩刚等制造出的纳米粒子可紧密地固定在老鼠的感光细胞上,充当微小的红外光传感器,当红外光照射到视网膜上时,纳米颗粒会捕获较长的红外波长并发出可见光范围内波长较短的光,视杆、视锥会吸收这些光并向大脑发送正常信号,就像可见光照射到视网膜上一样。

研究表明,这些纳米粒子能吸收波长约980纳米的红外光,并将其转换为峰值为535纳米的光。此外,一系列迷宫任务表明,老鼠在日光条件下可同时看到红外光和可见光。只有极少数老鼠出现了角膜浑浊等注射副作用,但不到一周消失。研究人员称,这可能仅由注射行为引起。而且,接受视网膜下注射也无损老鼠的视网膜结构。

这项技术有望在人眼中发挥作用,不仅可让人产生超级视觉,还可用于人类红色视觉缺陷的治疗。此外,这些生物纳米颗粒也能在民用加密、安全和军事行动等领域大显身手。

研究人员计划微调纳米粒子的发射光谱以更好地适应人眼,而新型有机纳米粒子应能产生更明亮的红外视觉。

总编辑圈点

让失明的双眼重见光明,与让正常的双眼感知新的光线,是全然不同的。如果说前者是治疗的话,后者就是增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增强人体功能的产品或技术将越来越多。例如,脑机接口有可能将人脑与人工智能结合,从而使人脑拥有无比强大的记忆力和计算力。毋庸置疑,这些产品或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不少好处,不过也应注意其可能带来的伦理难题。其中最现实的问题是,它们有可能成为有钱人的专属,从而加剧社会的不平等。(记者 刘霞)

(指出)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