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到300,长征运载火箭的腾飞与跨越

3月10日0时2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第300次发射。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首飞也是当年的唯一一次航天发射,而到201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发射37次,使中国航天首次独居国际航天发射数量第一位。

从1到300,长征运载火箭的腾飞与跨越

2019-03-10 10: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赵竹青)3月10日0时2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第300次发射。

300次发射——

长征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

翻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00次发射历史,也是我国运载火箭运载能力不断增强、发射密度不断提高、型谱不断壮大、技术实现更新换代的发展史,是我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时,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300千克。而到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分别达到了25吨级和14吨级。40多年间,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数十倍。

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首飞也是当年的唯一一次航天发射,而到201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发射37次,使中国航天首次独居国际航天发射数量第一位。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时,还是中国火箭的一枝独秀,而现在,长征火箭“家族”已经拥有退役、现役17型运载火箭和多型在研、论证型号,形成了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飞船的能力。

300次发射——

长征火箭有力带动基础工业能力不断提升

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在此之前中国火箭直径是3.35米直径,而长五火箭的直径为5米,虽然只是1.65米的跨越,但这一结构为我国运载火箭首次采用,是火箭实现运载能力重大跨越的基础,设计、制造、试验难度很大。

为此,研制人员依靠国内相关工业企业的支撑和协助,成功研制生产了我国最大的贮箱高精度全自动大型焊接设备,实现了搅拌磨擦焊技术在火箭贮箱生产中首次应用,制造出我国运载火箭结构最大尺寸的贮箱。

不仅如此,长征五号一共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247项关键技术,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的最高水平,不仅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行列,同时带动了国内工艺、工业制造能力的提升。

300次发射——

绿色环保渐成长征火箭主流

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拉开了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投入使用的序幕。

随后,长征七号、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先后登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未来还将研制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九号、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完成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更新换代,绿色无污染的环保推进剂将成为中国火箭的主流。

同时,航天绿色环保概念在民用领域也有所延伸。依托运载火箭发动机燃烧技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炉在已占据国内粉煤气化市场份额的60%以上。

300次发射——

中国火箭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回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航天不断开放,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响当当的国际品牌的过程。

从1985年10月,我国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开始,一路走来,火箭的可靠性、适应性、成功率和入轨精度均跻身世界一流行列,打造了中国长征火箭世界知名品牌。

近年来,国际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中国火箭已先后为老挝、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国提供了国际商业发射服务。

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正借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拓展航天应用领域,探索从航天制造、发射、地面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面向全球提供发射服务、整星出口、技术转让与培训、地面站建设等商业航天一揽子解决方案。

300次发射——

长征火箭正在开启共享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为满足消费者多元的发射需求,航天科技集团依托推出了“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3型“太空车”概念,为客户提供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其中,“捷龙一号”就是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面向小卫星发射市场专门研制的微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火箭将在2019年上半年发射,其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50千克,单发价格不超过2500万元,将为微小卫星的验证、星座组网和补网提供更加灵活、经济、迅速的渠道。

此外,多种长征新一代运载火箭新型号未来有望用于商业航天发射服务。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和长征八号都计划在2020年实现首飞,几型火箭采用全新测发模式,将大幅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安全性,缩短发射周期。

(赵竹青)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