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大厂抢滩功能性游戏新蓝海面临挑战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9-03-11 10: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9-03-11 10: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去年以来国内游戏产业增速放缓,行业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和更具社会效应的业务思路。腾讯、网易和完美世界等游戏大厂纷纷布局的功能性游戏就被认为是一副两全良药。

在3月8日召开的2019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完美世界副总裁伊迪指出,游戏不应仅限于娱乐,游戏化思维可以用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功能性游戏将发挥巨大潜力。

从TO C到 TO B的变迁

功能性游戏的兴起与产业互联网有着密切关系。众所周知,移动互联为中国消费领域带来了颠覆性变革的浪潮。但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下降、C端获客成本飙升,消费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红海阶段,互联网化的方向开始向各类非吃穿住行的传统产业转移。因此在今年两会上,产业互联网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

以腾讯为例,其掌舵人马化腾去年就说过,腾讯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作为腾讯最核心的游戏业务,TO B最直接的实现路径就是游戏化+产业的功能性游戏。

伊迪认为,功能性游戏形成趋势具备三大基础。除了国家对于游戏的正面引导和游戏行业自身细分领域拓展的双重需求外,新消费群体崛带来的产业创新变革需求尤为重要。游戏化思维因能显著增加受众参与度、忠诚度和乐趣正在受到传统产业欢迎。

根据第三方机构预测,随着B端客户的增加,2015-2020年全球功能性游戏市场规模将以约16.3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扩张,有望在2020年达到约54.5亿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中国游戏TO B业务起步较慢,但只要发展起来就会更有持久力,能在行业竞争中起到“后发制人”的效果。企业想要做好TO B业务,必须提高自身研发创新水平,紧扣B端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

功能性游戏如何赋能产业?

现实情况是,目前在游戏行业布局功能性游戏的过程中,无论是技术力量、运营推广、资金投入还是对用户的影响上,游戏大厂都更为强势。

腾讯目前的功能性游戏代表性产品包括《榫接卯和》《折扇》等,其结合点多分布在传统文化领域;网易代理的沙盒游戏《我的世界》被许多擅长钻研的玩家挖掘出功能性游戏的味道;与两者不同,完美世界则从一开始就从解决社会问题出发,将游戏与教育等产业结合,功能性更加明确。

完美世界集团旗下《洪恩识字》《洪恩双语绘本》等多款APP将游戏化植入儿童教育,受到苹果应用商店的年度推荐;另一项正在研发中的模拟创业类游戏与国内某教育集团合作,采用了大量真实数据,能有效降低创业风险。

伊迪指出,功能性游戏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将成为社会经济跨界融合的重要创新力量,也对相关人才培育提出了挑战。

“功能性游戏的开发需要大量垂直领域的专业知识,只有建立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TO B合作开发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功能性游戏的发展”,伊迪表示。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