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信息安全 莫让身边的“机器人”变“击器人”

迎宾机器人、讲解机器人、送餐机器人……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走进生活。通过开展机器人产品信息安全检测认证及审查工作,加强机器人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等多种方式,稳步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提升信息安全 莫让身边的“机器人”变“击器人”

来源:新华网    2019-03-19 17:41
来源: 新华网
2019-03-19 17: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记者张泉)迎宾机器人、讲解机器人、送餐机器人……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走进生活。专家表示,在享受这些智能帮手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应做好信息安全防护工作,让机器人真正成为人类的帮手。

当前,我国机器人应用场景范围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8.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3.9%,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到2020年有望突破40亿美元。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赛迪机器人检测认证中心日前发布报告,通过选取已广泛应用于酒店、餐厅、银行、政务大厅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机器人进行安全分析与攻击测试,对我国主流公共服务机器人信息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剖析。

“分析和测试发现,开源操作系统存在大量未修复漏洞、通信数据明文传输、内置无线AP弱口令、缺乏身份校验机制、未对调试用网络进行保护或禁用等信息安全问题。”赛迪机器人检测认证中心共性技术研究室主任李国栋表示,服务机器人贴近大众生活,信息安全漏洞可能会导致泄密事件发生,严重时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

赛迪机器人检测认证中心主任巩潇表示,当前应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提升机器人产品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从根源解决机器人信息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开展机器人产品信息安全检测认证及审查工作,加强机器人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等多种方式,稳步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张泉)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