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光子芯片”又近一步 南理工提出光子调控与集成编码新方法

记者20日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蒋立勇教授团队近期提出一种光子调控与集成编码方案,标志着离“光子芯片”又近了一步。蒋立勇的团队独辟蹊径,提出从“面内”对称入射的干涉调控方法,突破了“面外”调控方法的限制,有助于开发纳米尺度的光子集成芯片。

离“光子芯片”又近一步 南理工提出光子调控与集成编码新方法

来源:新华网    2019-03-20 18:50
来源: 新华网
2019-03-20 18: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南京3月20日电(记者陈席元、眭黎曦)记者20日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蒋立勇教授团队近期提出一种光子调控与集成编码方案,标志着离“光子芯片”又近了一步。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光学期刊《光:科学与应用》。

从简单的门禁卡到复杂的CPU,半导体电子芯片作为信息技术载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科学家调控电子,使电子芯片具有存储与运算的功能,然而受电子运动不确定性的制约,半导体电子芯片的存储密度与运算速度的提升均面临“天花板”。

“要突破这一瓶颈,我们必须找到新的信息载体,‘光子芯片’的概念应运而生。”蒋立勇说,要将这一概念变成现实,第一关就是要“驯服”光子,让它服从科学家的调控,进而实现编码、存储、运算等功能,而在纳米尺度下对光子进行信息编码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蒋立勇介绍,“面外”对称入射法是目前国内外对光子进行调控的主流方法之一,但这种方法受其理论局限,在模式选择性、空间选择性和集成性等方面存在固有缺陷。

蒋立勇的团队独辟蹊径,提出从“面内”对称入射的干涉调控方法,突破了“面外”调控方法的限制,有助于开发纳米尺度的光子集成芯片。

蒋立勇说,团队成功运用新方法提出了基于纳米圆盘的全光调控集成编码方案,这种新方法还可用于光子晶体等微纳结构的光谱研究,未来有望在集成光通信、微纳显示和传感等领域衍生更多应用。

(陈席元、眭黎曦)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