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以下简称“新华三”)始终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自身的主力研究和发力方向之一。2017年至今,新华三已连续两年发布业内首份《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为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建设给出了富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是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途径的有益探索。今年,新华三将再一次发布《白皮书(2019)》,评估格局上升,维度覆盖更广,为城市数字经济建设提出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古往今来,打造美好的理想城市,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某个角度讲,智慧城市最接近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在中国,智慧城市走过了1999-2012的城市信息化阶段、2014-2016的智慧城市平台化阶段、2016-2018的新型智慧城市阶段,进入到现在社会驱动下的智慧社会阶段。毫无疑问,中国智慧城市已经取得跨越式发展。然而,智慧城市发展的思路、技术、标准和政策还存在争论和不确定性。
随着智慧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者应该从哪些维度切入做好顶层设计?如何结合城市优势,有规划地实现智慧城市落地?如何利用先进科技赋能社会各方面,让人民生活更幸福?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城市管理者认真思考。
填补空白 新华三自2017年开始重磅打造《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
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以下简称“新华三”)一直躬耕于数字经济建设第一线,始终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自身的主力研究和发力方向之一,赋能百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双轮驱动”的方式,助力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一过程中,新华三敏锐地察觉到城市管理者亟需能客观反映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成效与问题的有效评估体系,在此背景下,新华三数字经济研究院应运而生。团队依据权威政策规划和中央政策指导,采集来自政府部门及企业的公开数据,从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城市服务、城市治理和产业融合四个维度打造完整的城市数字经济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出全面覆盖医疗、教育、交通、政务、公共安全、环境治理等17个领域36项指标,并依据各城市真实数据以及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已连续两年发布业界首创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2017年3月首份《白皮书》发表后,得到来自工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大学等机构数十名专家的高度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白皮书》与评估体系抓住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先机,为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建设给出了富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是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途径的有益探索。也有人揣测《白皮书》是否就是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的 “应景之作”?
对于这样的声音,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李立坦言:《白皮书》的发布既不是巧合,也不是应景,而是新华三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企业和数字经济主力军,对于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富有远见和预见性的前瞻判断。在他看来,“《白皮书》不仅客观评价了国内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更为城市数字经济建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城市信息基础,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并因此推动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的发展转型,这也是新华三的心愿。”
2018年,新华三发布《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18)》,持续优化和丰富评估体系,并将评估城市数量从40个扩大到100个。《白皮书》中明确指出要将数据作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构建统一、共享的城市级服务平台,加强区域城市与产业协同,实现数字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聚焦数字经济新生态,加强区域间产业协同和城市协同,加速数字中国建设。
2019版白皮书发布在即 维度覆盖进一步提升
经过一年的创新和实践,对于中国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新华三又有了哪些新的观察和发现呢?李立总结了三点:
首先,数字经济已成为实现数字中国关键动力引擎。
其次,数字经济发展要强调个性化与长效机制,避免“急功近利”。
第三,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集中在“五大热点、十大方向”。
这些观察与发现会在今年将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19)》中作详细阐述。据了解,较前两版《白皮书》,2019版白皮书的评估格局进一步上升、评价体系进一步创新、范围进一步扩大、建议进一步实用,尤其增加了对50个县的分析,使维度覆盖更广泛、更具代表性。新华三敏锐地发现,当前县域数字经济是中国发展规模庞大的领域之一。中国的县域经济和区域型的大型城市经济发展道路不同。每一个县域经济可能代表了另外一类经济发展的特色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