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学防癌抗癌 这些误区要避免

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15日在陕西省肿瘤医院举行,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教授聂勇战提醒患者,在体检中,许多人因为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升高而吓出一身冷汗。

专家:科学防癌抗癌 这些误区要避免

来源:新华网    2019-04-15 19:26
来源: 新华网
2019-04-15 19: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西安4月15日电(记者蔺娟)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15日在陕西省肿瘤医院举行,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赢”。近年来,公众对癌症的重视程度正在提高,但也有部分患者陷入一些诊疗误区。专家提醒,应提升公众的科学防癌抗癌理念,普及癌症防治知识,增强抗击癌症信心。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提醒患者,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癌的一个危险因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也不是所有的幽门螺杆菌都有致病性。一般来说,有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症状的人群需要高度警惕,一旦确诊,应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表示,随着肺癌筛查项目的开展和胸部CT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肺部微小结节性病变的发现率明显提高。很多患者被查出肺部有小结节后,很怕自己得了肺癌,于是陷入恐慌。其实肺部有小结节并不一定就是肺癌,很多良性的疾病也可以表现为小结节。对那些初次检查而被胸部CT发现的肺部小结节,千万不要过度恐慌、急于手术,可通过进一步检查来判断是否需要干预。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教授聂勇战提醒患者,在体检中,许多人因为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升高而吓出一身冷汗。其实,肿瘤标志物数值升高,并不一定是癌。肿瘤标志物虽然跟肿瘤有一定关联,但却并非肿瘤特有的,在一些胚胎组织中、炎症患者的身上,也会出现标志物升高。因此,在体检中肿瘤标志物数值升高,还要结合B超、CT等多种检查来进行分析诊断。

河南省肿瘤医院教授陈小兵建议,预防癌症的最佳策略是改变自身生活习惯,做到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心态平衡、职业防护、环境防护以及疫苗接种等,去除或减少致癌因素,以期降低癌症发生。

(蔺娟)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