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风向大会:气象服务的全球化与市场化趋势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4-16 14:14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4-16 14: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9 WISE风向大会3月19日在北京举行,邀请各行业大咖共同探讨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华风集团副总经理兼华风爱科董事长陈钻出席大会,会后华风集团副总经理兼华风爱科董事长陈钻接受Chinadaily记者访问。

天气预报和华风集团:熟悉的节目,陌生的公司

记者了解到:

华风集团100%的国资背景,作为中国气象局旗下龙头企业,正代表中国政府面向全社会提供气象信息与数据服务。气象服务这项工作对于华风集团来说,是本着公益性为主体,社会效益优先的公众气象服务理念来运营的。

陈钻表示: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最主要的气象信息服务着力点,就是面向社会公众,其主要的服务手段也是基于电视、广播等主流的信息传播媒介。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央视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这个节目就是华风集团制作的。到目前为止该节目播放了将近40年,公众普遍认为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而类似这样的节目针对各大电视媒体,包括教育卫视、旅游卫视等等,共约一百多档气象节目,均出自华风爱科之手。

随着互联网移动的发展,大量基于PC、手机、M站、小程序、公众号、短信等平台的气象信息推送服务也应运而生。随着与时俱进的技术发展,面向公众服务途经也越来越多,伴随着机遇与挑战,整个面向公众的气象服务系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进步。

中国气象局赋予华风集团最大的优势—完整的观测、预报体系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技术

记者了解到:

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每一个行业领域都要参与国际竞争,在气象应用技术和服务技术上这个环节上,中国整体上位居世界前列。

陈钻表示:

华风集团是中国气象局的直属企业,拥有 800多人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的专业团队,是中国气象局面向社会、行业和公众服务的唯一窗口。而中国气象局给予华风集团最大的优势就是全国一体、完整高效的观测、预报支撑体系和居国际领先地位的气象应用服务技术。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气象部门本身就是最大规模的“大数据”和“物联网”运行载体。华风集团背靠整个中国气象局遍布全国的观测和预报的服务体系,包括全国2300多个有人值守的观测站以及超过10万个自动化无人观测站点、六颗在轨的风云卫星、200多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基于这样的一张庞大的观测网络,其数据逐级汇总,最后汇总到中国气象局国家级业务部门,并经每天人工24小时值班对天气气候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和大量的数据挖掘,进而得到各级各类复杂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

华风集团市正是依托了这样的一张观测网络、各级的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将这些基础资料根据社会、各行业、公众的需求,做进一步的包装、加工和应用,最后才把这道“菜”端出来,给公众和行业提供气象服务。

记者发现,中国气象局这样一个完整的观测、技术与大数据体系,给了华风集团强而有力的业务支撑,可以很好的做出精准、专业的气象服务产品。在世界范围的气象行业的应用领域,中国的发展水平也绝对处于领先地位。

全球化下的气象市场—需要怎样的气象服务

记者了解到:

作为面向公众的气象服务,各行各业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华风爱科针对不同行业提供气象信息解决方案,不仅触及不同行业领域、优化围观经济结构,甚至已经走出国门,将我国领先的气象技术解决方案部署至国际领域。

陈钻表示:

气象部门或者相关的气象服务团队的工作性质相当于幕后工作者,其中大部分的工作普通消费者可能是感受不到的。事实上,华风集团已经针对交通、农业、新能源等很多行业,开展了相关的行业气象服务。以高铁为例,高铁运行的安全速度跟天气有非常大的关系,到底是能开300km/h ,还是250 km/h,还是350km/h,这个与风速密不可分。除了高铁,所有飞机的起降也和天气有直接的关系。以及我国海洋上万吨级的大型船只数千艘,全天候都在全球范围内航行,预测船只会遇到什么样的风浪对于航行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市场上面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上述泛行业的、面对特定群体、特定行业、特定时间窗口下,定制化的气象服务。比如,华风集团正在开展与无人机的合作,其中有一款植保方向的无人机,因为天气原因,使得农田飞行和植保效果无法保证,导致成本大幅增加。我们提供适合无人机飞行窗口期预测,通过分析无人机飞行所需要的各类天气指标,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天气原因带来的人工和设备成本浪费。还有外卖行业,国内一些外卖企业已经意识到天气数据对于运营的重要性,但是对天气数据的使用,仍然比较初步。想象一下,通过天气预报数据与订单量以及订单种类相结合,是否可以更有效的进行运营呢?明天大降温,提前推送用户火锅外卖的优惠信息。提前预知由于天气变化可能带来的配送困难等问题。在增强用户粘性的同时,更合理的配置资源。目前我们的着力点更多开始考虑那些行业用户,期望能给大家带去更广、也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天气会影响农业、物流等行业,导致物价的上涨。在国外已经有气象特定的保险、期货等气象金融产品。我们在这个方向上正在做一些工作,争取能够可以提供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给大家。华风集团已经开始针对各行业成立专业气象服务版块。比如,针对交通、能源电力、水利、农业、金融保险等,华风集团在各个方向布局成立了一些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其模式都是与优势的行业企业相结合,将行业的专家信息和认知模式,与华风集团的气象数据与分析能力相结合,做“靶向”的气象服务。这已经走出了一种市场模式,就是用混合所有制的方式来探索气象行业的深度结合,然后提供个性化的行业解决方案。面向行业的气象服务市场最近这几年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华风集团在全球化、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在这一块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未来要做的是要争取全球化,做全球观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尤其是跟随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计划,争取把国家的气象信息服务能力拓展到全球,提供全球气象服务的中国方案。比如,已经在谋划的针对中欧班列、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提供中资气象机构的仓储货运资产的安全管理与天气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

1 2 下一页   >>|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