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凌纪伟)从花10年招募1000个设计师,如今洛可可用1个月就能做到;创办仅4年,嘀嗒出行就积累近1亿用户量、1250万车主……它们成功实现业务飞速增长的秘诀何在?
4月17日,毕马威、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百年跃变:浮现中的智能化组织》报告给出了答案:数字化组织变革。应对数字化变革浪潮,它们作出一个相同选择——拥抱阿里钉钉。
实现数字化,思想变革先行
数字经济不仅引发生产力变革,对生产关系的改变也显而易见。它直接催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组织形态重构。
钉钉副总裁杨猛
“数字经济的发展是由数字化的企业组织推动的。”发布会现场,阿里钉钉副总裁杨猛表示,企业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跟上数字经济时代的步伐。他认为,IT时代流程工作的管理模式并不是真正的数字化。真正实现数字化,首先变革的应是管理思想。
报告指出,管理者的思维,抑或是企业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组织的未来走向。
企业组织实现数字化升级,思想理念的创新是第一步。钉钉恰恰提供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帮助企业在新的思想框架中涅槃重生。
钉钉如何长成企业组织器官
推倒重来,重新梳理企业的愿景使命,面对汹涌澎湃的数字化浪潮,洛可可选择拥抱钉钉再塑筋骨。
洛可可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
最早,洛可可只是一间设计工作室,十年间成长为一家拥有千名设计师的大型设计企业。但进入共享经济时代,创始人贾伟的更大梦想是如何实现从1000至1000万设计师的飞跃。
除了对组织结构“动大手术”,没有其他途径可以催生这种质变。报告分析说,与钉钉的合作,让洛可可的运营管理方式,实现由金字塔模式向透明扁平化群体创造驱动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洛可可掌舵人贾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组织认知的改变,以及如何去接受和构建这样一个组织形态。“最大变革是企业变成了一个共享的社会化组织。”这其中离不开钉钉这个数字化平台。贾伟感慨,钉钉不是工具,而是企业组织的一个器官,与整个公司的生态息息相关。
钉钉,数字化思想的载体
钉钉帮助企业组织实现数字化升级,就是从思想理念的创新开始的。
“钉钉让员工从流程中解放出来,每个人不再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是‘发动机’。”杨猛说。
报告指出,到2021年,全球至少一半的GDP将实现数字化。报告认为,这让企业面临组织形态的持续变形和重构,也让每一个个体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刻都更可能无限发挥自我的价值。
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梁春晓
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梁春晓表示,在整个组织创新和变革当中,最突出的障碍来自于视野不够大,人们会习惯认为组织就只能是某个形态,只能是某个边界。而钉钉这样的智能组织基础设施,进一步赋能给组织的每一个人,从而拓展了整个组织的边界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