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互联网需要大量技术创新

“25年前的今天,4月20日,中国开始连接全功能的互联网。吴建平认为,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将是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非常重要的创新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可拓展性、安全性和实时性。

下一代互联网需要大量技术创新

来源:科技日报    2019-04-22 08:10
来源: 科技日报
2019-04-22 08: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5年前的今天,4月20日,中国开始连接全功能的互联网。今年也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4月20至21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吴建平院士这样开场。然后,他话锋一转:在互联网发展历程中,技术的换代速度并不快,从IPv4到IPv6,“50年前到现在,刚刚在切换”。

吴建平表示,下一代互联网是在1996年有了IPv6以后开始被关注的问题,我国在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下也已经有10年的历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国际上确实有一段时期进展缓慢,但从2012年IPv4地址使用完毕后,国际上迅速掀起了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高潮,我国相对滞后了几年。现在最新的统计是,国际互联网的流量已经有30%在下一代互联网的IPv6上,我们国家较其还有很大差距。他以互联网相关标准作了说明:在2005年时,互联网已经有3000多个标准,中国大陆的技术人员主导制定的标准只有1个,如今互联网的标准已经有8000多个,统计到去年6月份,中国大陆科技人员主导制定的标准只有100个左右,“可见我们在整个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还是初学者”。

“IPv6是中国参与互联网技术发展非常重要的契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重点任务,要特别强调的是强化网络安全的保障、维持国家的网络安全,另外还要突破关键前沿技术,构建自主技术的产业形态,就是以IPv6为主,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生态。”吴建平强调。

他表示,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并不是有了IPv6就结束了,实际上这是新的万里长征的开始,“IPv6解决了IPv4可扩展的瓶颈,但是并没有给下一代互联网带来解决所有问题的途径。切换到IPv6以后,实际上是在上面进行新一轮的技术创新”。

吴建平认为,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将是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非常重要的创新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可拓展性、安全性和实时性。“每一个技术挑战的背后都有很复杂的科学问题,比如可扩展问题,实际上变成超大空间的高效路由寻址问题。安全问题,其实是开放性网络的跨域可信的访问,网络是很大的,但是我们的可信访问是必须做到的。实时性问题是要在抢频率的同时保证实时性。这些都是重大科技问题,需要我们从基础研究、科学攻关到大规模的应用方面做大量研究。”吴建平说。(记者 崔 爽)

(崔 爽)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