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狂砸刷脸支付,谁是下一个领头羊?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4-23 16:15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4-23 16: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在线下支付市场的争夺还在继续发酵......

近日,支付宝在开放日loT专场上发布了刷脸支付设备“蜻蜓”第二代。同时,支付宝IoT事业部总经理钟繇在会上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0亿用于刷脸支付技术的升级和推广。

此时,距上一代“蜻蜓”的发布仅仅间隔4个月,“蜻蜓2.0”就诞生了。让老对手芒刺在背的是,支付宝对于刷脸支付技术迭代的重视及实践程度,让微信支付略显被动。

更加轻薄,整体重量减轻了55%,180度旋转轴,可根据不同身高调整识别,同时,还采用了新的3D结构光摄像头,无论侧光、逆光和诸多复杂的场景都能精准识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售价从2688元降至1999元,甚至前期最低售价仅仅1199元,似乎真正让“蜻蜓”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首次刷脸即会员,未来还能通过屏幕进行精准营销。“经历了五年的技术研发,支付宝的刷脸支付基本已跑通。以后凡是支付宝线下刷脸支付技术所承载的产品都可以成为‘蜻蜓’”,钟繇表示。这意味着“蜻蜓2.0”将会自成系列,将不再是一只,而是成群,对外开放。

相比支付宝成双成对的“蜻蜓”,在刷脸支付赛道上,微信的装备竞赛则显得马不停蹄。

3月19日,在微信支付合作伙伴大会上,微信即宣布了“纵”“横”战略,希望以“券”为核心,纵观“36行”,通过微信小程序、社交广告等工具,实现全渠道营销触达消费者,为商家提供拉新、复购等增值服务。

获取数据的能力固然重要,但作为社交巨头的微信,显然想要做得更多。更何况即便是蜻蜓2.0也有它的美中不足,比如商家做会员并不只是为了数据,而更多是为了触达,在这点上,蜻蜓的短板就显现出来了:仅限于支付环节,一旦用户离开了门店,它便无能为力了。

对此支付宝似乎也早有准备,更何况作为一项全新技术,也需要长时间的迭代与金钱投入,于是人们也就看到了支付宝如下的举动:设立蜻蜓运营奖励机制,并宣布未来三年将会投入30亿对刷脸技术全面开放及商业合作进行支持。

相比起蜻蜓背后的支付宝,有着社交基因的微信似乎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微信虽然在刷脸技术上起步稍晚,但凭借其在获客与流量转化上的强大能力,借助社交广告、公众号等工具,实现线上线下的全方位触达也变得值得期待。

据悉,在“蜻蜓2.0”发布前一个月,微信支付即宣布了其首批刷脸设备“青蛙”正式批量下线,并由微信生态合作伙伴提供。

作为微信支付首批刷脸设备供应商的织点智能,也在3月发布了一款对标支付宝“蜻蜓”的产品。

“出于人性化的考虑,我们的新品在更早的时候就布局了基于刷脸支付的无感会员系统。而且无需外接任何设备,即插即用,非常方便”,织点智能负责人表示。

报告显示,预计未来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20%左右的增速,到2022年,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75.95亿美元。

广阔的增量市场,也预示着两大支付巨头的大战并没有结束,而面对刷脸支付这样一条全新赛道,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都有长足的迭代空间。未来支付宝会如何填平社交短板,微信支付是否能弯道超车,各大生态供应商能否脱颖而出,在支付方式变革的风口做大做强,就成了值得期待的事情。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