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App的新阶段:App工厂失效 技术资源更重要

来源:中国网    2019-04-24 11:58
来源: 中国网
2019-04-24 11: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百度内容生态的扩张之路,日渐清晰。批量内容产品上线、信息流+技术的流量扶持,奠定了百度内容生态体系一超多强的格局。

近日,百度内容生态建设再度成为焦点,一款线上+线下的音乐类产品正在孵化当中。尽管这一项目仍处于早期筹备阶段,但仍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行业内普遍认为这是百度巩固内容生态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会基于现有的流量、技术优势创造出更多的想象力。

除对百度推出的新产品的想象之外,更多的,是对百度这类互联网巨头转型App工厂模式对传统App工厂进行生态降维打击的“吃瓜”心态。

与传统App工厂大量密集推出同质化产品用市场试错相比,百度这类生态巨头的App工厂有着更为充分的原始流量进行喂养,自家超级入口的重头扶持,以及AI技术的护航,这种自上而下的App工厂在更接近用户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保护层,不知那些自下而上的App工厂们,会不会为此颤抖。

内容消费升级 百度开启内容产品矩阵App下半场

近几年在移动互联网和科技驱动下,内容平台迎来黄金时代。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就包括:信息过载和用户内容消费升级。用户的内容消费升级正在发生。但优质、有用的信息一直是稀缺品,低质、无用的信息却很容易泛滥。如何大幅度提升优质内容的绝对数量,扩宽优质内容的覆盖领域,并同时减少低质内容的产生,是内容平台的共同难题。

内容消费升级的到来,给了百度施展的空间。从密集发布APP来看,百度的内容产品策略似乎与字节跳动工厂化生产APP相近,但其实,内容产品丰富度更高的百度,再加上AI赋能算法,百度已经先赢下一局。

image.png

Questmobile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3月份,短视频和综合资讯占据用户近一半的使用时长,换句话说,布局这两大领域意味着引领用户的消费习惯,同时,也对内容分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百度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导向的分发模式可以更加智能、更加精确地为用户从繁杂的互联网信息中筛选出更为精确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内容泛滥的问题,提升用户的内容获取效率,从分发方式上实现内容消费升级。

可以说,百度正在开启内容APP矩阵模式的下半场。

从近两年来百度内容生态全系列产品呈现的数据来看,这家老牌互联网巨头已经学会了如何批量复制爆款产品并模式并实现用户的高速增长。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企业间比拼的将是对产品背后生态实力和技术资本的掌握,以及整合战略是否得当。在这一点上,近年来潜心拓展内容生态广度与宽度的百度具有天然优势。

如果说内容生态战役的上半场,“参赛方”比拼的是对用户习惯、用户行为的驾驭,是对人性的感知,那么在人人掌握了爆款方法论之后的下半场,决定胜负的就将是锻造优质产品的基础能力,以及拥有并运用流量、技术资源的生态化能力。这其实意味着,内容资讯领域的新变化正将时代引入到百度的强势期。

三个维度支撑百度内容生态搭建一超多强格局

自从进入“AI+内容生态”双引擎驱动的阶段以来,百度在内容领域持续发力并获得了极大成功,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等新产品增长迅猛,百度App的超级应用地位也进一步得到夯实。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百度App日活就达到了1.61亿,同比增长24%,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也成为同类产品中增速最快的应用。2019年央视春晚的合作为百度整个内容生态体系带来了一波强势增长,从体量上牢牢锁定了内容领域的头把交椅。

百度内容生态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深赖于三个维度上的支撑条件:先天积淀的流量,广谱覆盖的前沿AI技术,以及持续的重金投入、战略支持。

流量是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最悠久的竞争优势之一,百度天然省去了大量的用户获取成本,而强大的AI技术还赋予了百度系内容产品领先的内容分发能力,进一步拉近了海量信息内容与精准用户的距离。实际上,早在今日头条2012年上线之初,百度App也已经实现了根据用户兴趣精准推荐资讯内容的功能,而当时这一产品的负责人,正是陈磊,目前处在孵化阶段的音乐类新产品就是由他负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系的新兴App都呈现出高量爆发、快速增长的运营曲线,成长路径高度相似,可见百度已经掌握了打造“爆款”App的潜在方法,公司希望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孵化音乐类产品,也就不足为怪了。

百度的内容矩阵方法论:内容为王形成产品矩阵

百度在内容生态的精髓就在于战略上的“产品矩阵思维”。不同于字节跳动多点开花、自生自灭的新产品孵化路径,百度采取的是关联、喂养的生态化成长模式。简言之,字节跳动从移动时代开始创业,更习惯于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长模式,而在搜索领域积累多年的百度则更具有的放矢的资本,因此更倾向于自上而下精准地扶植新产品。

字节跳动是移动互联网初期的红利收割者,早期时密集生产了几十款内容社区类App进行多点尝试,如“内涵漫画”“好看图片”“今晚必看视频”“早晚必读的话”“我是吃货”,其中也包括当今大众熟知的今日头条。虽然试水产品中的大多数都已消亡,但正是通过这些产品在流量获取、算法训练层面的积累,以及产品、市场及运营之间紧密配合的经验,字节跳动才总结出了一套可以批量复制成功产品的“工厂模式”,在这套模式的推动下,“今日头条”、“抖音”脱颖而出成为现象级产品。

但此模式也并非万能,皮皮虾未能达到内涵段子的高度,多闪遭遇用户留存的僵局其实就已经说明,工厂模式对客观环境更迭变化的感知不够敏感。

而百度则选择了一条“产品矩阵思维”路径,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打造一超多强的内容生态体系。依靠搜索+信息流的双向分发机制,百度天然具备能将体系内任何产品锻造为内容产品的能力。此次引起热议的音乐类新产品,显然是百度内容生态拓宽覆盖面的关键一环。“产品矩阵思维”意味着百度可以站在更宏观的视角,为旗下产品分配各自辐射的领域,以达到触达更多细分用户、更多生活场景的目的。

换句话说,百度在推出一款新产品前,会对它的定位、用户人群、市场前景以及发展路径做好全盘的规划,这和字节跳动“先拉出来遛遛”的工厂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据了解,新产品的负责人陈磊从2018年起就已经在策划并制作具体的音乐类视频内容了,这很可能也是新产品筹备建设的一部分。

字节跳动的“工厂模式”逐渐失效,不是字节跳动的算法和推广套路出了问题,而是互联网环境发生了变化,新环境对想要孵化爆款的“参赛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内容航道上目前最为重量级的选手,百度的产品力正逐渐得到补足,其本身就具备的流量、技术优势因此也进一步放大。

随着移动生态各个垂类的拓展和夯实,百度旗下的内容生态产品或许将就此打开流量及移动用户的天花板,释放出更大的想象空间。

(陈蕊)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