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410米的奋斗

科研人员和工人一起维护一号水池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探测设备(4月28日摄)。为了确保工程于2021年全部建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相关施工单位,克服高原环境等种种困难,奋战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

海拔4410米的奋斗

来源: 新华网
2019-05-05 09: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研人员和工人一起维护一号水池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探测设备(4月28日摄)。我国“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主体工程于2017年6月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启动,日前首批探测器已经投入使用。为了确保工程于2021年全部建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相关施工单位,克服高原环境等种种困难,奋战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项目首席科学家、工程经理曹臻研究员(右五)向前来参观的国内外专家介绍探测器设备(4月27日摄)。我国“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主体工程于2017年6月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启动,日前首批探测器已经投入使用。为了确保工程于2021年全部建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相关施工单位,克服高原环境等种种困难,奋战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张寿山博士(右)和工人洛绒益西在维护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4月28日摄)。我国“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主体工程于2017年6月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启动,日前首批探测器已经投入使用。为了确保工程于2021年全部建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相关施工单位,克服高原环境等种种困难,奋战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项目首席科学家、工程经理曹臻研究员在一号水池检查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的维护情况(4月28日摄)。我国“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主体工程于2017年6月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启动,日前首批探测器已经投入使用。为了确保工程于2021年全部建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相关施工单位,克服高原环境等种种困难,奋战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科研人员与相关施工人员在海拔4410米的工地一起吃简单的“自助”午餐(4月28日摄)。我国“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主体工程于2017年6月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启动,日前首批探测器已经投入使用。为了确保工程于2021年全部建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相关施工单位,克服高原环境等种种困难,奋战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抵达机场不久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马玲玲博士,吸氧缓解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4月27日摄)。我国“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主体工程于2017年6月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启动,日前首批探测器已经投入使用。为了确保工程于2021年全部建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相关施工单位,克服高原环境等种种困难,奋战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科研人员纪方在监测从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一号装置获得的数据(4月27日摄)。我国“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主体工程于2017年6月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启动,日前首批探测器已经投入使用。为了确保工程于2021年全部建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相关施工单位,克服高原环境等种种困难,奋战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项目副经理、总工艺师何会海研究员(右)和辛广广(中)、袁向飞(左)讨论从缪子探测器阵列中获得的数据(4月28日摄)。我国“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主体工程于2017年6月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启动,日前首批探测器已经投入使用。为了确保工程于2021年全部建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相关施工单位,克服高原环境等种种困难,奋战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施工现场(4月27日无人机拍摄)。我国“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主体工程于2017年6月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启动,日前首批探测器已经投入使用。为了确保工程于2021年全部建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相关施工单位,克服高原环境等种种困难,奋战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科研人员肖刚、辛广广、袁向飞(从左至右)在监测从缪子探测器阵列中获得的数据(4月28日摄)。我国“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主体工程于2017年6月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启动,日前首批探测器已经投入使用。为了确保工程于2021年全部建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相关施工单位,克服高原环境等种种困难,奋战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工作人员在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水池顶上施工(4月28日无人机拍摄)。我国“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主体工程于2017年6月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启动,日前首批探测器已经投入使用。为了确保工程于2021年全部建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相关施工单位,克服高原环境等种种困难,奋战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