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泛汐助力企业上云

来源:消费日报网综合    2019-05-13 09:23
2019-05-13 09: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上海泛汐助力企业上云

一、国家大力倡导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词汇越来越多的充斥在人们耳边,尤其是云计算。云计算是众多先进技术的基础设施,也是传统企业转型先进互联网企业的关键。作为信息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的载体,云计算已然成为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

企业利用云计算,能够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创新能力、业务实力和发展水平;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为推动企业上云,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8年7月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的通知,行业企业上云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2020年目标是: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所形成的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并因此而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二、企业目前窘境

与国家倡导大相径庭的是,我国的上云企业比率远远低于美国。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18年美国采用云服务的企业比率为80%,而我国仅为30.8%。是什么阻碍了企业上云?我们将原因归结为4点:

1.迁移

企业原有业务跑在自有设备上,经过历史变迁,往往既有采用传统架构的系统,也有运用了类似微服务无服务等新架构的系统,业务依赖的环境也较为复杂,可能包括研发、测试、生产等多个不同环境。

如何将老系统顺利迁移到新的云端架构,既不影响原有业务的正常开展,又能循序渐进地提高管理效率,真正发挥上云的价值,是摆在诸多企业面前的第一道门槛。

2.安全

企业无论是上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都会关注业务是否安全运行,出现问题能否第一时间收到报警,这便是第二道门槛。云计算能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帮助定位原因,从而快速消除故障。

3.管理

企业上云面临的第三道门槛,则是如何做好上云后设备、服务和业务的管理,这项工作往往存在业务量大、内容繁杂、容易出错等问题。如果没有自动化、流程化的工具做助手,容易影响线上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

4.成本

企业上云除了考虑业务迁移、方便维护等,还会将成本因素纳入考核。如果上云成本太高,即使可以获得效率提升,企业也会再三踌躇。

三、产品积极助力

综上所述,如果能有好用实惠的产品,帮助企业解决上云的问题,将促进企业早日享受云计算带来的优势。

上海一家叫做泛汐信息技术的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泛汐),推出了CodeMig、BusiSec、OpsGrat等系列产品,在帮助企业跨越上云门槛、保障业务安全运行、简化云端管理方面,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其中帮助企业上云的产品是CodeMig,产品包括两个核心系统:配置管理、通用发布和两个辅助系统:单点登录、工单系统,通过系统间的良好配合,帮助企业实现高效上云。

配置管理相当于水源管理,上游的水源清洁,下游的生活生产才会顺利运转。配置管理中记录了硬件设备、软件服务、业务信息、人员资料等基础信息,也包括基础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动。当企业或自动化系统需要了解某个业务使用了哪些软硬件,有哪些相关人员时,可以从这里获得准确实时的数据。

通用发布相当于水质清理,当企业需要更新业务代码、增加新功能时,通用发布实现代码的可控上线。上线支持多种方式,如灰度、分组、串行、并行等,如果一次性更新全部设备的代码,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大面积影响。因此可以选择灰度方式,先更新少量设备上的代码,确认没有异常后,再逐步扩大范围。

上海泛汐的通用发布不仅支持较传统语言如C/C++、Python、PHP、Java,还支持新兴语言,如Go、NodeJS等,此外,还可实现多种环境的持续研发集成和交付:研发、测试、预生产、线上等。

配置管理与通用发布配合起来,实现类似流量调度的功能。业务代码在企业内部、公有云之间的部署变得游刃有余,与单点登录的一次登录多处可用、工单系统的自定义审批流程结合,更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多个部门间的高效配合。以一次发布为例:

研发团队通过工单系统提起发布流程,指定发布的业务、发布类型。

运维团队审核后,在指定时间自动发布代码,按照指定节奏依次进行。

发布过程中,持续进行自动化测试,有异常自动回滚,全过程可监控。

发布完成后,结果自动通知运维、研发、业务团队。

整个过程高度自动化流程化,大幅降低了沟通、管理和人工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

1 2 下一页   >>|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