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吴文俊先生诞辰100周年,自然语言处理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网    2019-05-13 16:52
来源: 中国网
2019-05-13 16: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9年5月 12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1919~2017)先生诞辰100周年。当天由浦东科协主办、达观数据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语言理解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自然语言处理学术交流会研讨会暨纪念吴文俊先生诞辰 100周年在上海成功举办。

吴文俊先生被称为“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他开创的数学机械化在国际上被誉为“吴方法”,此后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背后都有数学机械化的广泛应用。

活动现场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发展处处长张宏韬、上海浦东新区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顾兵和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自然语言理解专委会主任王小捷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

图片1.jpg

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发展处处长张宏韬

张宏韬处长表示,通过各级政府和各方努力,上海人工智能创新要素正在集聚,创新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以达观数据为代表的一批在张江创新创业成长的人工智能的企业加速成长,现在形成了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

顾兵书记在致辞中讲到,上海目前正在全力实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大国家战略,而浦东作为科创中心的主战场更是聚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强资源整合,加大人才集聚,努力打造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

自然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独特表现。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难题之一,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它旨在研究人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有效通信的理论和方法。根据Gartner发布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到2021年,全球自然语言处理市场的价值预计会达到160亿美元。

活动现场,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刘康、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邱锡鹏教授分别围绕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新研究的学术进展进行了前沿分享。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刘康老师在其分享《文本到知识,开放领域知识抽取研究新进展》中,和现场观众详细分享了其在知识图谱三元组抽取的新研究。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邱锡鹏教授则围绕“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多任务学习”的主题,和大家分析了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困境,以及自然语言中的多任务学习的最新研究和方法。

图片2.jpg

达观数据创始人&CEO陈运文 

达观数据作为上海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创始人陈运文在活动现场从产业应用的方向,为大家生动演示了其产品如何通过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结合,来为企业打造一个个智能化的应用场景。

陈运文在演讲中表示,将优秀的学术思想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的选择方法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发挥NLP的价值。NLP与RPA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深入客户的业务场景打磨出真正切实可用的NLP系统。

图片3.jpg 

在最后的 Panel环节中,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盛雪锋、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刘康、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袁彩霞教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邱锡鹏教授和达观数据 CTO纪达麒分别对观众提出的关于当下数据标注质量难题、中文在自然语言处理过程中的困境以及学术界与工程界对人才培养的异同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比尔·盖茨曾说过,“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有待突破和落地的重要一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自然语言处理的进步也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进步。

(中国网)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