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星11年科创产品服务商 打造国内科技馆综合服务平台

来源:消费日报网综合    2019-05-15 10:51
2019-05-15 10: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什么叫“IP+ID”?

IP是科技馆本身的主题、需求等知识元素,例如科娃形象;而ID,则是工业设计,它不单单是指外观,产品必须既实用、美观,又有原创文化元素,还要融入科普知识等。

刘星星认为,每一个IP都需要通过“IP+ID”系统化产业链的模式进行打造,集合文创、生产、渠道与推广等资源才能让这个IP系统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而ID工业设计创作的衍生品应该对于科普IP产生有益的返哺,赢得消费者认可,并对衍生品持续开发、升级提供新的概念指引,最终提升社会大众服务满意度。

科普星与中国科技馆的合作则是IP+ID产业链模式一次重要的探索。

2016年,科普星团队迎来了与国字号科技馆-中国科技馆的合作机会。通过科普星团队的努力,名为“启·承”的科创项目孕育而生,项目旨在继承历史科学文化,由中科馆将之总结梳理并保存,让人们得以观看学习并参与体验互动,同时将传统智慧文化传授于后人,令其学以致用,才能不断创新。

研发团队围绕传承历史文化,注重科技文化内容学习体验,以鲁班匠心创造的榫卯结构锁,培养开发孩童智力,激发其“解密”能力为目的,结合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独特建筑外观为创作原型为基础,与馆方会议讨论给出建议,几经手稿设计调整才定下了中科馆鲁班锁产品的定制方案,最终赢得了馆方的认可和合作的机会。

众多成功案例和经验让科普星团队备受鼓舞,不过刘星星也表示科创产品这条路其实并不好走,整个产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去克服。“比如在产品落地环节上,科创产品设计的独特性及工艺要求在生产环节上大大增加了生产商的生产难度,大部分的生产商都认为产品生产有困难,不愿意配合生产,导致产品的落地需投入大量人力及资金。”

据介绍,早期,遇到这种情况刘星星往往自己顶住各方压力带着团队与一家家生产商进行沟通交涉,有时候一个产品从沟通到确定生产就得一个月的时间。通过这份坚持的精神和多年的积累,科普星团队拥有了一批自己的优质配套生产商,这才解决了产品落地难的问题。

刘星星对记者表示,接下来,科普星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科普事业向科普产业转型,为中国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