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ing从下一代网络用户洞察中国市场

来源:中国网    2019-05-23 09:16
来源: 中国网
2019-05-23 09: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下个10亿”互联网用户研究报告选取了来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三大亚洲市场,共计1000多名数字领域的专家及行业领袖作为调研对象,期望通过这一群体对本国科技发展趋势的洞察,以及对当地网民互联网使用情况的了解,一窥亚洲地区的数字未来。Glenn Fogel表示:“根据受访者对未来互联网使用情况的预测,我们发现很多市场需求还未被充分满足。当新增用户可以充分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之后,零售、就业和休闲及娱乐等市场,都将有机会开始加速发展。”

“下一个10亿”研究报告意蕴何在?

随着网络渗透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科技和旅游领域的迅速发展,Booking把中国作为了这次的调查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希望通过考察和理解“下一个十亿”中国用户上网情况,能够进行更有效的调整和定点投送服务,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独特需求。Glenn Fogel表示,“Booking的使命是帮助大家体验世界。我们相信如果人们能体验世界,他们便能拓宽视野和视角,受到鼓舞激励,最终帮助促进国际社会的经济增长。作为少有的真正的全球科技公司之一,我们明白网络是实现我们的使命的基础,因为网络为其用户提供无尽的机会。”

Glenn Fogel认为,网民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旅游人数的增长。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表明,中国民众的旅游需求十分旺盛,2018年中国游客出游达1.4972亿人次,跟前一年相比增长14.7%。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线旅游市场也处于快速上升时期。据统计,2018年全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规模将达9900万亿元。对于中国未来数字消费的预测,Glenn Fogel谈到:“中国是一个有着极强技术经验和知识能力的市场,我相信中国市场将会继续在移动贸易和应用软件支付等领域引领技术创新,而企业需要将这些领域的创新纳入它们的产品战略里面。”

数字化时代,Booking在中国本土的“定制化”战略

谈到数字时代中的中国市场,Glenn Fogel充分肯定了中国市场潜在的巨大价值,“毫无疑问,对于包括旅游在内的工业企业来讲,亚洲是一个巨大的增长机遇。中国是一个有价值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我们希望通过在中国的的发展,给每一位想要在境内外旅游的中国人和每一位想来中国的外国人提供一个绝妙的旅行体验。”

为了保证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Booking抛下了一些其他市场固有的商业模式,为中国消费者做了“量身定制”。Glenn Fogel认为重要的不仅是实现结构、战略、产品和市场的本土化,还要依赖最了解本地市场的关键市场伙伴。在过去几年, Booking除了与携程、美团、滴滴建立并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外,还与像华为、中国商业银行等公司合作,以贴近与本地消费者的联系,唤起更多的品牌认知度。“国际化公司必须适用中国市场,而无论这些公司在世界上的规模和市场份额有多少,都不应该期望中国来适应他们。” Glenn Fogel表示。

谈到与中国本土在线旅游服务代理商相比,Glenn Fogel认为Booking的优势在于当涉及想去哪里、想干什么、怎样游玩这些问题时,Booking有能力提供用户选择权,也能提供技术型和端到端的用户体验,这一体验是与中国甚至其他国家的竞争者的最大不同。“我们比任何本土公司都更加具有全球性的选择,因此,对于那些想要去旅行的人,我们将会有更多的可选择性,而这对于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利用新兴科技构建未来

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Booking也在不断尝试部署最新科技,帮助消费者更加轻松地去体验世界。“很多年来,我们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这类技术来改善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例如Booking小助手,这一提供服务和支持的聊天程序就是体现我们如何利用专利的AI技术提升用户在缤客网站上的体验的最好例证。当用户浏览网站时,可以与Booking小助手交互;进行预定时,Booking小助手也可以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包括对常有的需求的及时回应,而这些都是通过一个单一直观的聊天界面完成的。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聊天程序基于真正的客户需求被训练,由Booking网站的用户服务中心所引导。这一聊天服务很快就能在中国应用。” Glenn Fogel说到。

“下个10亿”研究报告展现出了Booking应对中国市场的新思路,当新增用户可以充分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之后,零售、就业和休闲及娱乐等市场,都将有机会开始加速发展,更多的市场需求正在等待被填充。Glenn Fogel表示:“当我们展望未来,我们计划继续投资和改善我们的技术,以为我们的用户提供一个更快、更加无缝和方便的旅行体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