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方舟反应炉 汉能这些BIPV黑科技也能“点亮”你的建筑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5-24 16:20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5-24 16: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电影《钢铁侠》里,托尼能够用一个小小的方舟反应炉点亮斯塔克大厦,实现大楼能源的完全自给。这样酷炫的能源“黑科技”离我们还有多远?近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上,一件件能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墙、瓦、砖似乎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此次展会上,清洁能源跨国企业汉能携BIPV产品汉墙、汉瓦、汉路(发电地砖)集中亮相,展示了领先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对建筑材料带来的变革,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下进一步传递了汉能“建筑造能”的理念。

图:慕尼黑国际太阳能展

建筑在承载着人类发展多重需求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据统计,建筑业碳排放已经占到全球总碳排放的30%以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而在慕尼黑展出的汉墙、汉瓦、汉路等BIPV产品正是汉能践行环保节能的绿色发展使命,将钢筋水泥城市变成“绿色森林”的重要“黑科技”。

在此前汉墙的发布会上,汉能领导人曾用“一面汉墙,一片森林”来形容汉墙的“造能”能力。作为汉能首套“发电墙绿色系统解决方案”,汉墙基于汉能柔性薄膜太阳能技术,将薄膜太阳能芯片与玻璃相结合,可以为各类建筑创造性地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广东河源华侨城顺佰大厦便采用了汉墙作为建筑外幕墙,使其成为一座发电建筑。不仅实现了科技与建筑的有机融合,也成为了汉能践行建筑造能理念的惊艳之作。

图:广东河源华侨城顺佰大厦

在安徽池州绿地城,将柔性 CIGS 薄膜太阳能芯片与高透光玻璃相结合,兼具高效发电性能的一体化新型发电瓦“汉瓦”不仅帮助池州绿地城别墅项目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汉瓦单玻三曲专利设计更将徽派建筑古韵风采与环保科技交融,为建筑环境带来一道独特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助力池州绿地城成为安徽乃至全国范围内将能源科技与中国文化复兴意义完美融合的高端建筑群落。

图:池州绿地城项目

此次展出的汉路(发电地砖)产品,则可广泛应用于市政广场、建筑群道路、景观道路和公园路面。2019年1月“汉路”已经落地北京龙湖G-PARK科技公园,白天汉路吸收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可以将其储存起来。夜晚时段,储存的能量还可做发光夜景,在冬季时还可以通过传感器控制的自发热融化冰雪。

汉能以薄膜太阳能技术打造的BIPV产品还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环保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广东河源华侨城顺佰大厦的汉墙为例,其幕墙年均发电量21万度,约占建筑年均耗电量的33%,综合投资回报率可达12%-18%,6-8年即可收回成本;同时,建筑创造的清洁能源,年均可以减少96吨煤炭燃烧、251.8吨二氧化碳、816.6公斤二氧化硫,、711公斤氮氧化物排放,并相当于种植了12000棵绿树,“一面汉墙,一片森林”已经变成现实。对社会而言,新能源发电将成为未来电力领域的主宰,而多能互补正是我国推进能源现代化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突破口。

一直以来,汉能基于铜铟镓硒的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成为突破市场壁垒的尖端力量,将主打绿色建筑、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的汉墙、汉瓦、汉路等组成BIPV产品矩阵,在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以及正能源建筑逐渐演变的过程中,解决能源问题,赋予城市以全新的绿色能源供应系统,助力智慧城市转型,实现城市建设的生态化、绿色化,以及人居生活的便捷化、智能化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