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大疾病正尝试用“医生+AI”解决

来源:消费日报网综合    2019-05-27 11:53
2019-05-27 11: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得了肿瘤,死于心血管

在很多人眼里,癌症依然与不治之症相挂钩,一得病就胆战心惊。殊不知,另一类缺乏重视的疾病一直都与癌症“狼狈为奸”,确诊之后不但耽误癌症的治疗,更多时候,甚至是患者最终死因的决定因素。

它就是心血管疾病。

首先,由于早期病症不易察觉,绝大多数人未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导致突发死亡。其次,有医学案例证明,很多人因为心血管疾病的存在而对肿瘤束手无策,只能任由病变肆虐。其实,若患者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肿瘤化疗和放疗引发的心血管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有人总结,现如今是得了肿瘤,死于心血管。

多年来,心血管病一直是中国人的头号死亡杀手,2016年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农村和城市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分别为45.50%、43.1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而这个最新数据来源于不久前刚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整个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受神经、呼吸、消化等多个系统相互调节,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

心脏的特殊性毋庸置疑,它是唯一的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器官,要重建心脏血管的三维影像,并确定血管狭窄的部位与病变的程度,毫无疑问会比其他静态的脏器、组织更难,心脏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是基于多方位的三维重建后的图像作出的。不仅如此,心脏的动脉血管网络极其纤细复杂,其图像原始数据量大,图像后处理算法相对于其他脏器组织病变的检测更为复杂,要求也更为严苛。

目前,心脏CT血管成像检查被国际公认为是最有效的,最符合医疗经济需求,老百姓不用手术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手段。目前,唯一在此领域取得成绩的企业名叫数坤科技,一年前数坤推出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冠心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二、医疗AI的价值:医生+AI > 医生

基层医生诊断能力不足、图像质控无法标准化、医疗设备亟需更新换代等多种因素,导致基层医院无法应付基层心血管病数量的增长。根据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与此相对应,县级医院升级至三级医院,CT机等专业装备的升级相对简单,更大缺口则是具备相应诊断能力的医生。数坤的AI产品,在质控、效率、诊断准确率等方面,相当于为基层医院培养了一个“心血管影像AI医生”。基层医院只需要在AI的结果上做复核,而这复核的能力若集中培训,假以时日是可以被提升的。

5月9日,贵州省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主办了一场2019年冠脉CTA人工智能运用及影像质量改进学术交流会。 “高质量三维图像能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强有力的诊断依据。”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主任焦俊在公开报道中表示,"通过近一个月的试用,对近百例冠脉CTA图像进行对比,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数坤冠脉CTA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供的图像质量优于人工制作,能清晰看到三级血管。"

  (AI 重建的后处理图像质量更优)

不仅仅是质控得到了保证,效率上的提升也是显著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引入数坤研发的冠脉CTA之后,影像科张同主任评价,“这套系统堪称冠脉诊断报告的‘拍立得’,能帮助影像科医生从三维重建到诊断的时间由原来的半个小时缩短到2分钟左右。” 对于不少患者,他们最常向张同表达的担忧便是万一得了冠心病,是否不得不面临做心脏支架的风险,而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对冠脉的造影心存恐惧。如今,诊断上应用新的人工智能软件,能确保是否真的有必要对患者做后续的造影。

1 2 下一页   >>|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