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电商市场最后一片蓝海”之称的生鲜领域,在2019年再度成为大众焦点。生鲜服务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群雄并起的说法并不夸张。继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等巨头玩家上之后,一些专注二三线市场的竞争者也已蓄势待发。萌芽于安徽的社区生鲜平台呆萝卜,在合肥市场开跑三年,如今已规模覆盖合肥、南京、芜湖、马鞍山4城,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
对于整个生鲜行业来讲,目前还存在两大痛点:一是传统生鲜卖场的产品品质不稳定;二是互联网加持的生鲜电商虽然方便快捷,但成本始终较高,无法最大程度的让利消费者。基于这两大痛点,在短短3年时间里,呆萝卜发展了近千家门店,其背后推手除了其深耕二三线城市,更多是创新社区生态以及仓储物流综合体”在运营模式及品质把控上的双向助推。
创新社区生鲜新模式
从O2O再到新零售模式下的线下店,生鲜市场逐渐衍生出了社区生鲜店、前置仓电商、社区拼团等多种业态,与很多概念性的模式有所不同,扎根二三线城市的呆萝卜跑通了“线上订线下取,今日订明日取”的新型经营模式。
与一线市场不断追求“即买即送”的时效性不同,二三线城市更偏“家庭化、计划型”的生鲜消费,所以呆萝卜坚持 “线上订线下取”的模式覆盖社区。以销定采,降低损耗,消费者可以在线上下单,线下门店取货,方便快捷同时保障了产品的物美价廉。
投建智慧仓储物流
当下,“最后1公里”是电商平台时常挂在嘴边的问题。但事实上,对生鲜品质的保障,前面一万公里的工作远远大于最后一公里。如果只着眼于“最后一公里”,“30分钟达”、“15分钟达”,把大量资本都投入到“过度服务”中,往往会忽略了“前面一万公里”的重要性。
对生鲜企业而言,生鲜产品保质期短、标准化程度低、损腐高,且受地域性限制强,因此供应链管理依旧是生鲜成败的最大门槛。对此,呆萝卜斥资10亿元设立智能化高水平仓储物流综合体。并通过预售制以销定采,让菜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时间缩短至24小时甚至12小时。通过全程冷链供应链管理系统保障整体品质,实现从优质农产品基地到家庭餐桌全程进行可追溯食品安全管控。
当下,呆萝卜已拥有3000名员工,其中包含大批来自国内一线科技公司、食品企业、互联网企业的高端人才,团队有足够的零售经验和组织创新能力。除了团队自身基因外,其模式的可行性已经通过门店的快速扩张以及在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得到验证。
生鲜市场作为“电商市场最后一片蓝海”,新业态的尝试也不会局限于2019年。大巨头布局展开,新玩家不断加码,呆萝卜能否取得这场生鲜围城之战的胜利,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