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海创人才”入驻 房山超级蜂巢打造高新产业生态圈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5-29 17:09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5-29 17: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28日,首届北京人才宣传周系列活动之海创人才(北京)国际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启动仪式在房山超级蜂巢举办。四位基因技术、3D打印技术、触控传感与物联网、智能办公等领域顶级专家,以及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两所知名科研机构率先在本次活动中签约,并入驻房山超级蜂巢园区。

(首届北京人才宣传周系列活动之海创人才(北京)国际创新中心启动仪式)

引国家战略人才“活水” 浇灌高新产业之花

创新中心是房山区为推进房山科技金融创新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搭建的优质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将紧紧围绕房山区“2+2+1”(新材料、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现代交通、金融服务)产业定位以及创新教育、新型农业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引进和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的研发中心、集团总部、高端科技型企业。通过高端示范项目的打造,高层次人才的广泛聚集和参与,创新中心将成为房山高科技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首都科技创新的新名片。

 (专家签约入驻)

此次签约入驻的四位“海创人才”专家均为相关产业先锋人士。周发松为丹麦皇家农牧大学分子病理学博士,其掌握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全基因组分子标记技术等,培育出大面积推广种植小麦品种。陈文娟是3D打印领域的权威专家,在欧洲各国组建3D打印全球领先技术团队,拥有全球领先的3D打印技术和3D打印新材料技术。洪锦维是国际著名大尺寸电容触控专家,在国内外一共有285项专利申请,并且6项目核心专利遍布欧洲、美国、韩国、日本、中国。上海企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振宇博士专注于企业智能办公领域,把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整合于办公场景,拥有完善的端到云整体智慧办公解决方案。

此外,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36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中国软件测评中心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质检总局领导下的国家级计算机软件、硬件与网络安全质量检测机构,两所机构在相关领域都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专家发表主题演讲)

天洋控股集团副总裁杨蕾表示,各领域专家和机构签约入驻房山超级蜂巢,一方面说明外部企业和专家对房山超级蜂巢园区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这对园区而言是一个良好契机,我们将借助“海创人才”专家进驻的机会,努力拉动上下游企业发展,进一步聚集相关企业,推动园区及整个京西南区域的产业发展变革,为中国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超级蜂巢实景图)

打造领先智慧园区 高新产业不谋而聚

创新中心的落地为什么会选择房山超级蜂巢?

一位专家在交流中表示:“房山超级蜂巢园区坐落于京津冀黄金眼,背靠全中国最好的城市群经济体,是雄安新区、北京、天津发展轴的核心,房山区近年来在高端创新产业氛围日趋成熟,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能为我们的项目研究和发展提供无限的市场。”

此外,项目本身更是精益求精。房山超级蜂巢总建筑体量约43万㎡,致力于打造以国家战略人才聚集区、大健康产业、新经济终端服务及人才培训等为核心,容纳知识经济、移动互联、物联网、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生态办公等为一体的领先智慧园区。

最后很重要一点,就是背靠超级蜂巢这一品牌,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超级蜂巢以“探寻独角兽”为使命,致力于把国际先进技术与思想带到中国,集聚全球智慧,推动世界变革。拥有10年以上全球运营和投资经验,7500个国际创业项目储备,300家全球投资联盟伙伴,为200家国内外企业提供加速服务。

 

(房山超级蜂巢实景)

打造京西南创新高地 助力区域产业变革升级

在北京未来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下,房山区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中关村南部科技创新城”。而随着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作为雄安与北京高端产业之间对接和输送的平台,房山“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宏伟蓝图越发清晰。

房山超级蜂巢自创建起就由房山区政府指导规划并大力支持,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中国平安、火星科技、美康生物、天拓数信等一批优质企业已入驻园区,同时,园区紧邻中融集团、京煤集团等实力国企,旁边还将建成北京最大的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届时内外合力,房山超级蜂巢未来尤为可期。

北京市相关领导表示,期望房山超级蜂巢开展高标准规划、专业化运营、全方位服务,在国家级品牌和政策支持下,打造面向未来的京津冀“人才高地”,以人才驱动产业发展,通过多个产业集群形成集合之力,大大助推房山乃至北京产业变革升级。

(房山超级蜂巢产业聚集版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