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联网标识平台对标国际标准,建物联网生态圈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6-13 10:14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6-13 10: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9年物联网科技创新峰会暨第二届国物标识平台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举办

“在政府的主导下,科研院所能建立起这样的物联网根体系和基础资源设施,不只对我们中国有非常大的意义,对全世界物联网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胡启恒院士这样评价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国物标识平台)的建设成果。国物标识平台战略由倪光南院士、胡启恒院士、孙九林院士、钱华林研究员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指导制订。

  2019物联网科技创新峰会嘉宾合照

6月12日, “2019物联网科技创新峰会暨国物标识平台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等500多位嘉宾受邀出席。此次峰会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南沙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指导,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主办,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协办。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广州网络中心理事长廖方宇致欢迎辞

国家战略布局,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早在2010年,物联网就被正式列入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中国是最早布局物联网的国家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在讲话时提到,“全球物联网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当前正处于产业爆发前的关键布局期。加速我国物联网发展,一定要依靠核心技术,找准技术切入点,着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应用示范项目的建设。”

“建好国物标识平台,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单联海博士表示,作为国家发改委在物联网领域重点布局的基础设施之一,国物标识平台着眼于全球物联网协议体系发展,积极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打造兼容、高效、安全和易交互的标识体系,解决物联网应用碎片化的难题,已经成为物联网应用跨行业、跨领域互联互通的基础支撑”。

“自国物标识平台落地广州南沙以来,催生新的面向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应用和服务,形成新的产业结构,为广州的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巡视员梁加宁介绍说,“针对国内外多种异构标识体系长期并存的现状,国物标识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异构标识统一管理和开放互通的架构,实现Ecode、Handle、EPC、OID等多种标识编码体系的兼容”。

加速掌握国际标准的话语权,推动产业规模化

近期,华为在国际行业标准制定的“失声”事件,让国内外科研圈一片哗然。印遇龙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产业发展,标准先行。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印遇龙院士介绍说,今年年初,国物标识平台的核心技术“异构标识统一服务技术”获得美国专利授权,此前已正式立项oneM2M国际标准,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在国际物联网创新技术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作为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重要部署,国物标识平台要对标国际,勇担引领行业标准化建设的重任,加速标识解析体系等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为我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赢得了话语权。

  《国物标识平台白皮书》正式发布

从技术突破到应用落地,规模化已经成为衡量未来物联网产业价值的标准。据峰会同步发布的《国物标识平台白皮书》显示,近一年来,国物标识平台在物联网各行业快速落地,已经完成了全生命周期溯源、智慧城市、数据共享、智慧农业、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基于标识服务的应用示范。截至目前,平台的物联网标识注册量超过792亿,累计标识服务次数超过88亿次。

  广州网络中心肖云主任接受媒体采访

在全生命周期溯源中,国物标识平台以“一物一码”为载体,给每一个产品设立独特的“身份证号码”,建立从原材料-生产加工-产品-物流-销售等全过程追溯体系,通过这些“身份证号码”,实现物与端之间精准交互与连接,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持,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简称:广州网络中心)主任肖云介绍说。

破解企业“痛点”,建立开放共赢生态圈

“近几年,我国政府数据正逐步加大开放力度,强调要通过数据开放共享,做到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肖云主任表示,在推动大数据开放共享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商业核心数据的安全及隐秘,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对此,国物标识平台通过异构解析和数据存储技术,为每个企业设立独立的数据存储空间和操作系统页面,实现数据的共享,将数据的浏览、使用权限“开关”,完全交付于企业。同时,企业通过国物标识平台的标识系统对每一条数据进行自定义,通过标识的开放,来实现数据的共享。同时,又能确保数据信息依然安全地储存在自己的仪器设备和服务器中,满足企业对于安全和自主开放的要求。

1 2 下一页   >>|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