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首款智能环卫车量产下线看当今中国的“四个自信”
近日,据中新网报道,在山东烟台牟平智能汽车制造基地,国内最大的环卫养护机械生产、销售商海德汽车与国内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深兰科技战略合作的L4级智能环卫车正式下线发车。值得关注的是该款智能环卫车是批量生产并交付了200台,这款车的诞生将为我国当前环卫工劳动力短缺、高龄化等现实问题提供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据介绍,这款L4级智能环卫车运用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自动驾驶等领先技术,可自主规划路线,自主识别障碍物和行人后主动躲避,并且可以自动识别红绿灯,能够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保护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
由此可见,这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实体制造业相结合已经有了具体的显现。这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用人工智能应对民生热点问题,赋能城市环卫工作的代表案例。
智能环卫车批量生产下线发车,这可以说这在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在环卫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就是源自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个硕果。短短几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落地应用实现“爆发式增长”是怎样做到的?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到底有哪些?也许有几点深层次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首先,我们回顾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这就是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那么这四个自信和科技创新发展服务民生有什么关系?具体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不妨来一起探讨。
制度自信:党政机构深化改革,高效运行精准施策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
2018年2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其中,关于遵循的原则中,有这样的表述:坚持优化协同高效。优化就是要科学合理、权责一致,协同就是要有统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职到位、流程通畅。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下决心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使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
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点任务中,还有这样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迫切要求。《决定》聚焦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推动更多“放”、更好“管”、更优“服”,让创新创业之火呈燎原之势。坚持为创新发展添动力,加强和优化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服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创新主体立恒心、增信心。
上述这短短的两段文字,字字珠玑,是来自广大基层干部工作实践认知的高度凝练,当这些官方文件逐步落实到位之后所产生的效能,我们往往可以在新闻上看到很多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报道。例如:
2018年5月17日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于对外展示了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原型机,这也是该原型机首次正式对外亮相。据了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也称“E级超算”,被全世界公认为“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它将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危机、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
2018年10月20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起降。AG600飞机是我国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自主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也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
科技界、制造业等等创新发展的新闻还有很多……
归根结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制度是不是值得相信,一个制度是不是足够具有全球竞争力,具有无可比拟又适合本国自身需要的优越性,当然就要看社会的创新能力究竟能实现到了何种程度。当我们革故鼎新,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高屋建瓴地进行深化改革之时,高效运行与精准施策就能具体体现在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领域,更多切实可行的政策会出台,会落地,现在我们有了更有力的回答。
文化自信:弘扬 “两弹一星”精神 走自己的创新之路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6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前身第二炮兵正式成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成功发射第一枚洲际导弹……中国人以超人的胆识和智慧,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勇攀科技高峰、建设强大国防的壮举。
“两弹一星”是老一辈爱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这其中蕴含着中国人千百年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两弹一星”事业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向科技创新型国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弹一星”等重大国防工程的实施,使我国建立起现代意义的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工业部门,开辟了相关高新技术产业,使冶金、机械、化工、材料等一批传统工业部门取得较大程度的技术进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由农业国向工农业大国的迈进。同时,依靠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两弹一星”事业,也为我国进一步向科技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至今日,中国的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又一次到达了一个历史的节点。从去年美国对中国的中兴通讯设置贸易禁令,到今年美国动用国家力量对中国以华为为代表的世界级科技领先企业采取贸易限制、极限施压等手段,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的气息再次笼罩在中国人头顶,越是在这样的时刻,“两弹一星”的精神文化光芒就越能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中华民族,骨子里是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民族,但中华民族更是一个崇尚和平、乐于分享、懂得互惠互利的民族,更是一个不畏艰险、善于自力更生的民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首过往,无论是雄伟的万里长城、还是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半个多世纪前的“两弹一星”,还是今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快速发展,闪耀世界的成果,这些奇迹的诞生都源于我们的奋斗精神,源于根植于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坚持改革开放 优化国内市场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表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社会主义道路,不走西方道路,不照搬西方模式;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内涵、优势、特征的现代化国家。这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四十年的历程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路架桥、提供强大动力。
今天,中国的国内市场已经足具规模、日臻成熟。据报道,在2017年,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8.8%,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内需拉动型国家,这里的内需包括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因此,对于美国今年以来屡屡对华挑起贸易战,以刺激性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方式打压中国企业的做法,中国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旗帜鲜明的大国担当,《新闻联播》国际锐评指出: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