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镇消费升级时代:看苏宁物流如何暖心服务低线市场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6-19 15:16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6-19 15: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县镇区域,阿里、苏宁等零售巨头们开始纷纷抢滩布点低线市场,把零售网络延伸乡镇的同时,也推动着低线市场消费升级。如今,随着下沉消费环境的持续改善,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县镇消费者对消费升级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产品,服务体验的升级需求正在逐步释放。眼下,苏宁物流打造的“县级服务中心”正是服务下沉的重要载体,随着苏宁县级服务中心的发展壮大,县镇服务市场的空白也将逐渐得以改变。

好服务下沉 填补行业空白

在经济水平提升和国家政策的共同推动下,低线市场的消费潜力正在快速释放。县镇消费升级、分级趋势日益明显,开始追求高品质、品牌和服务。然而,在配套服务方面,县镇市场此前却是行业空白。如今,这片空白正在被苏宁物流填补。今年618,有超过1000家县级服务中心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触及县镇消费者。

统一管理组织、统一服务合同、统一结算主体、统一操作系统、统一服务保证金。五个统一让各个县级服务中心拥有一个强大的中枢神经,传统实体店运营中遇到的繁琐的工作流程,通过苏宁的五个统一,迎刃而解。以黑龙江省为例,苏宁物流是全行业第一家实现全省网络覆盖的公司,黑龙江全省的消费者都可以享受到最快2小时上门,24小时急速装的服务。

依托苏宁物流最后一公里能力和服务资源,县级服务中心综合承接所在区域内线上线下的所有订单,提供包括揽、仓、配、装、销、修、洗、收、换、数十位一体的全方位售后服务,满足“小镇”用户更快更好更有温度的品质服务需求,带动县镇市场消费升级。就拿刚刚投入运营的苏宁帮客永福县服务中心来说,就有仓促配送、揽货跑腿、家电送装、环境净化、回收换新、金融理财、便民服务等多项服务。

同时,县级物流中心还将全面赋能合作商,从用户体验提升、用户资源经营、市场支持、运营流程优化等方面给予服务中心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保障更有质量的服务。

目前已经筹建完成的县级服务中心已覆盖华中、华东、东北等多个县镇区域,百度、高德、腾讯地图平台均有清楚标注。未来,好服务的覆盖网络会越来越广。到2019年底,苏宁物流将完成1500家县级服务中心的筹建,直击低线市场售后服务缺口,从根本上满足四六线市场的品质生活需求。

苏宁很多县级服务中心的布点可以说是全国合纵连横,北至漠河、南到海南,东起沿海、西跨青藏,对于其他物流公司服务盲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苏宁物流也是第一家能提供服务的公司,比如说景颇族的勐景来、畲族的东坂畲族村、苗族的麦竜村、土家族的万寿古寨等多个物流盲区,苏宁县级服务中心都为其开辟出了一条以物流为核心的商业通途。

多业态组合 打造服务闭环

今年1-4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0%至12.83万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96万亿元,同比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7万亿元,增幅达到8.9%,下沉市场开始展现出旺盛消费潜力。作为智慧零售的先驱者,苏宁早已通过苏宁零售云、苏宁拼购等丰富的业态组合来布局低线市场这片新兴的蓝海。

在一家苏宁零售云门店,你不仅能够找到更全品类的家电、3C、快消等产品,而且通过云货架、微店数字工具,还能接触数万种产品,高频、低频商品兼具。同时,还可以享受随时下单、一键配送的到家物流服务与“30365”法则——“30天包退、365天包换”,还有家电的送装一体、可视化安维流程等等,全方位满足县乡镇市场用户消费日益升级的需求。

未来,借助苏宁智慧零售的核心优势,1000家县镇服务中心将辐射近1600家零售云门店,零售云+县级服务中心+苏宁拼购+苏宁易购的双线完美融合,零售与服务将形成一个完整的零售服务闭环,从购买到售后,从线上到线下,为县镇消费者打造了一站式智慧生活服务新体验,合力助推低线市场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无论收入如何,消费者都应该享受到产品与服务的全面升级。这不仅是消费者的期待,也是商业发展的必然。今年618发布会上,苏宁提出将好产品、好价格、好服务下沉到县镇、社区去的“三好”下沉策略将普惠更多消费者。未来,苏宁先进的物流、高品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更优惠的价格将继续下沉到县镇市场。“好产品、好服务、好价格”不仅仅是一句承诺,更是能让消费者真实地体验到极致的购物与服务体验。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