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人员发现水稻富集镉的“凶手”

研究人员在水稻中鉴定到一个镉的次级主动转运蛋白,主要在水稻根的质膜上表达,参与了水稻根部镉吸收和籽粒镉积累过程,该蛋白缺失可显著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效率和籽粒镉积累量。据了解,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分成籼稻、粳稻两个亚种,其中籼稻主要在南方地区种植。

中国研究人员发现水稻富集镉的“凶手”

来源:科学网    2019-06-25 09:00
来源: 科学网
2019-06-25 09: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副研究员何振艳研究组与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合作,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和基因功能验证体系,鉴定到水稻中一个参与重金属元素镉的主动转运蛋白,并揭示了籼稻和粳稻在镉积累上差异的有关分子机制,为低镉水稻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相关成果于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研究人员在水稻中鉴定到一个镉的次级主动转运蛋白,主要在水稻根的质膜上表达,参与了水稻根部镉吸收和籽粒镉积累过程,该蛋白缺失可显著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效率和籽粒镉积累量。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籼稻和粳稻中,基因型出现显著分化。田间试验表明,将粳稻基因型导入籼稻品种后,含有该基因型的水稻近等基因系籽粒镉含量可显著降低。该研究表明,该基因型在低镉籼稻育种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据了解,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分成籼稻、粳稻两个亚种,其中籼稻主要在南方地区种植。水稻容易吸收和富集镉元素,使得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我国稻米镉污染问题形势严峻,其中南方稻米镉污染情况尤为严重。而籼稻较粳稻具有更强的镉积累能力,可能是南方稻米镉超标的一个重要原因。(丁佳)

DOI:10.1038/s41467-019-10544-y

(丁佳)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