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CEO肖尚略罗汉堂演讲:信息技术需回归“以人为本”

来源: 中国网
2019-06-27 09: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一次,全球“最聪明的大脑”,齐聚杭州“西湖论剑”。

6月25日,由研究机构罗汉堂主办,达摩院、湖畔大学合办的“2019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在杭州召开,包括6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200多名全球顶尖学者、政府代表、企业家相聚西子湖畔。湖畔大学学员、云集创始人兼CEO肖尚略应罗汉堂秘书长陈龙的邀请出席会议,并与诺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等同台演讲。

成立于2018年6月的罗汉堂,是由阿里巴巴倡议并由社会科学领域全球顶尖学者共同发起的开放型研究机构。此次年会上,罗汉堂发布的“我们是应该先控制风险,还是先迎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该不该有道德观”等“数字经济十问”,顶尖学者们激辩、作答。

例如,针对“数字技术会让更多的人失业,还是会让工作时间更短”一问,诺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的回答是:“并没有证据证明技术会带来失业率的提高。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确实会促进就业的结构性转变。以1980年以来的就业数据显示,就业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而云集CEO肖尚略的主旨演讲内容,也与“数字技术和就业”话题不谋而合。演讲中,他围绕“数字市场营销和新协同”,分享了他的商业实践和思考。

云集CEO肖尚略在2019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上演讲。

消费品零售出现了新协作

创办于2015年5月的云集,是一家由社交驱动的精品会员电商。今年5月3日,云集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电商之都”杭州的数字经济新名片。

云集CEO肖尚略在演讲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消费品市场中,从工厂、品牌商到家庭的链条正在发生新变化——交互和沟通的价值得到凸显,“营”和“销”逐步一体化。他认为,受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驱动,消费品零售领域出现了全新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

他简要回顾了信息生产主体变化的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规模型企业建立网站,进行信息生产和分发;在第二阶段,中小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也进行信息生产和分发;而当下所处的第三阶段,90%以上的信息不仅来自机构,还更多地来自个体。

除了信息生产主体不同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肖尚略认为,在PC时代,人们习惯于在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上“找”、“搜”信息。但是,如今人们通过“刷”、订阅获取信息。

以上这些变化,带来了全新的协作方式。“很多人说,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但是,我觉得如果往深层次看,互联网带来的不仅仅是连接,更带来了新协作。”肖尚略认为,如果再进一步看,互联网还带来了全新的价值创造。

Uber、Airbnb、在线英语教学......全新的协作方式层出不穷,在出行、住宿、教育等领域尤为明显。肖尚略指出,紧接着信息生产主体变化、信息获取方式变化出现的新趋势,是组织形态的变化,“今天3-5个APP,就能替代掉原先由几千家公司所提供的C端服务,这种‘去公司化’的趋势正在发生,这是全新的协作”。

基于上述变化,肖尚略认为,在大规模的商业流通领域,需要很多中度沟通,依赖足够多的营销资源,也具备了产生新协作的可能性。此时,“营销”与“人”的结合,值得业内思考和探索。

2019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嘉宾。

“个体+平台”创造新价值

演讲中,云集CEO肖尚略指出,中国的线下有数千万导购员,线上有几百万代购、淘宝小店主,“他们有没有可能通过‘个体+平台’的新组织方式,在互联网上创造新价值?”

根据云集今年6月发布的Q1财报,截至今年3月末,云集已经拥有会员超900万。这些会员中不乏导购员、小KOL,在满足自身购物需求的同时,也能以兼职形式参与消费品零售的社会化协作。肖尚略分享了云集的创新性探索:云集不仅让个体参与互联网上的新协作,还将供应商、物流等重要合作伙伴集中于协作网络,从而为消费者提供需求解决方案。

在他看来,“云”就是未来的全新协作的样子。

“大家都熟悉阿里云、亚马逊云,存储和计算资源无需自建,而是接入。对于新零售来说,商品为何不能直接接入‘云’,按需供给呢?”肖尚略在演讲中说。

他介绍道:“过去几千年,只有获得商品的所有权,人们才能获得商品的销售权。今天,云集不仅把商品变成了‘云’,还将物流、售后服务、IT支持、培训都变成了‘云’。把这些重要的、解决零售的要件,全部搬到新平台上,让它们以最小颗粒度结算。”

肖尚略认为,与传统电商相比,云集形成了独特的商业形态。ebay、淘宝的供给端是中小企业,需求端是搜索;亚马逊、天猫和京东的供给端是规模型企业,需求端是搜索;拼多多的供给端是中小企业,但需求端更多地来自订阅、推荐式的商品服务,搜索只是一种补充。与前三类电商都不相同,云集正在探索的是,供给端是规模型企业、最优质的中国工厂,但需求端是社会化的‘云’、社会化的价值沟通与推荐。

作为一名在电商领域深耕16年的从业者,肖尚略最后还分享了自己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更多思考。他指出,人们在谈论互联网、信息技术时,往往只关注“效率”。但是,在互联网的下半场,需要思考更多的是——技术如何回归“以人为本”。当效率的提升遇到上限时,不要忘记效率终究是为人服务的。未来需要的是“以人为本”,让更多的人参与互联网、参与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并使自身需求获得满足。

(中国网)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