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绿建新成果:6000平米汉能汉墙成就全国最大光伏发电玻璃幕墙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7-01 10:42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7-01 10: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你见过长得好看又会发电的建筑吗?

近日,位于南昌市高新区的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联合研究院完成华丽“变身”,6000多平方米汉墙铺设顺利完工,在实现太阳能幕墙发电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外立面效果,成为南昌城市新地标,而完成这一创举的正是来自全球领先的发电绿建解决方案提供商汉能。

  (图:采用汉能汉墙的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联合研究院)

作为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引领者,汉能创造性地将薄膜太阳能技术与玻璃相结合,让玻璃幕墙转化光能为电能,打造了全球首套“发电墙绿色系统解决方案”。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联合研究院外立面光伏发电玻璃幕墙不仅是全国单体最大光伏发电玻璃幕墙,更是汉能推动“建筑造能”,引领绿色建筑新潮流的重要落地成果。

6000多平米汉墙、装机量460kw,这栋建筑实现了最佳生态效果

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联合研究院是江西省的重点项目,建筑功能主要为办公及其他配套设施。为了实现绿色建筑升级,该项目在满足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选用汉能汉墙欧瑞康组件,在自主发电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室内太阳辐射,一举实现了集光伏发电、降温降耗、节能减排、减少光污染于一体的最佳效果,建筑室内视觉效果与原有装修风格完全统一,建筑外立面造型也得到了延续。

在发电功能上,该项目采用规格为1200mm X 1130mm的汉能汉墙欧瑞康组件单元板块,单片功率为100w,项目立面合计共4600个发电单元,合计总装机量为460kw,系统发电主要应用于建筑室内照明、新风系统、空调系统,将大大减少传统建筑对外部能源的损耗。

  (图:采用汉能汉墙的建筑外立面)

在结构设计上,该项目维持原结构及形式不变,在非透光位置选择汉能彩色保温薄膜发电组件,调整发电芯片与明框幕墙扣盖的相对关系,降低幕墙系统对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影响。确保建筑外观满足项目要求的同时满足发电系统的工作效率最大化。

  (图:铺设汉能汉墙的外立面结构与形式)

在建筑立面设计上,采用了横向分割的手法,在每层建筑的窗间墙位置安装太阳能幕墙,窗户位置依然保持普通幕墙形式,不仅使建筑立面造型更加丰富而生动,而且达到了环保节能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汉能汉墙在保证建筑外立面美观的同时起到了隔热的作用,使楼宇内部舒适度大幅提高,让建筑节能降耗与光伏发电达到了有效互补的理想状态。

发电绿建优势明显,汉能助力更多绿色地标呈现

汉能作为光伏建筑领域的先行者,在解决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节能的诉求下,把世界领先的薄膜太阳能技术融入到建筑中,打造了汉墙、汉瓦、汉路等发电绿建产品,使发电系统实用性与建筑物形态实现完美结合。其产品不仅弱光性好、高温性能好、颜色形状可订制、透光均匀和环境适应性强,能够实现发电、隔音、隔热、采光等多种功能,而且其原料选择、电池加工、组件封装等环节全部实现清洁零污染,高度契合绿色环保建筑理念及标准,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材。

目前,汉能的发电绿建产品已在全球多地应用布局,成为当地绿色建筑的“标配”。如广东省河源市的华侨城大厦,该建筑高度约85米共18层,发电墙总面积达到2823.67平方米,据测算年发电量可达约21万度,其减排效果相当于为城市种了一万多棵树,同时也为大楼内居民提供了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未来,发电绿建产品赋能的城市地标建筑将会不断拔地而起。

  (图:采用汉能汉墙的河源华侨城顺佰大厦)

如今,城市由“工业文明”陆续进入“生态文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下,全国各地都在制定城市绿色生态建设的解决方案。汉能以“建筑造能”先行理念及发电绿建创新产品,颠覆了建筑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消耗能源的形象,让“超低能耗建筑”甚至“零能耗建筑”成为可能,从消耗能源到创造能源,真正摆脱了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作为人类文明独特的文化符号的建筑,正在被汉能以薄膜太阳能技术重新定义。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将会进行相应处理。投诉邮箱:xfrbwstjj@163.COM 广告宣传)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