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暗”生物多样性有了新数学模型

记者3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马占山研究员在国际期刊《生物地理学杂志》上发文,基于一个用于描述生物多样性时空分布的新数学模型,提出一项预测估计潜在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预测“暗”生物多样性有了新数学模型

来源: 科技日报
2019-07-04 09: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记者3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马占山研究员在国际期刊《生物地理学杂志》上发文,基于一个用于描述生物多样性时空分布的新数学模型,提出一项预测估计潜在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潜在生物多样性也被称为“暗”生物多样性,其概念类似于物理学中“暗物质”,一般指局部群落中可能并不存在,但存在于特定生境的区域物种库中的物种,如用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全球生物多样性潜在变化,或估计各个地质年代曾经历过的生物多样性变迁。而在微生物菌群研究中,其意义更为特殊,例如研究人体内或人群中菌群多样性动态变化的潜在峰值等。

马占山介绍,潜在生物多样性重要特征之一,是“暗”多样性的研究或估计,受观察者或观察时空影响,因此有学者提出用量子力学模型进行估计。在家居环境中,由于不同方位的室内环境可能具有不同光照和温湿度条件,自然会影响室内环境中的菌群种类和数量,即菌群多样性。室内菌群的研究是目前建筑学和微生物交叉研究领域的重要热点课题,已有科学家探索室内环境微生物菌群动态对于居民健康的影响。

此项研究,正是以室内居家环境菌群动态变化的数据,示范了“潜在多样性”的预测估计。作者提出了新的模型,采用室内包括了来自人、宠物、家居环境的菌群多样性数据,有效描述了不同时空菌群多样性的三维动态变化,并指出,住宅中一些影响居民生活和健康且难以解释的因素,或许就是小小微生物菌群在作怪。(记者赵汉斌)

(赵汉斌)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