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家复原近2万年来中国南方植被变化

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领衔的一个团队,最新通过植物孢粉数据,全面还原出近2万年以来中国南方的植被变化过程。科研团队历时5年,在我国长江以南的20个地层剖面钻孔,最后选取其中14个点位的数据,研究过去2万年来植被随气候以及人类活动变化的规律。

古生物学家复原近2万年来中国南方植被变化

来源:新华网    2019-07-04 08:40
来源: 新华网
2019-07-04 08: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领衔的一个团队,最新通过植物孢粉数据,全面还原出近2万年以来中国南方的植被变化过程。研究显示,近2万年内,我国南方气候由冷变暖。气候条件的变化,与人类早期先民从游牧采集转变为农耕定居关系密切,而人类活动也对植被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科研团队历时5年,在我国长江以南的20个地层剖面钻孔,最后选取其中14个点位的数据,研究过去2万年来植被随气候以及人类活动变化的规律。

科研人员发现,约1.8万年前,在中国南方,有温带植被分布在现在的亚热带地区。这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到约9000年前,植被分布类型与现在类似,说明当时的气候已明显变暖,与现在相当,局部地区温度甚至比现在还高。6000年前,植被特征与9000年前相似,这说明虽然当时已有人类活动,但早期耕作对原始植被和环境的影响还较小。到约4000年前,森林被火烧毁的痕迹明显增加,阔叶林大面积消失,这说明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此外,在9000年前至4000年前,我国南方地区明显受到夏季风影响。这使得气候更加温暖湿润,充足的水分对农业发展有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比其他地区更早,影响也更加明显。

“这项研究反映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对现在的环境研究也有借鉴价值。今后,我们还将研究更多剖面数据,更全面、系统地还原古环境变化。”负责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王伟铭说。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权威学术刊物《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上。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