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戈:百度飞桨牵手华为麒麟 20后中国用AI打破缺芯少魂

来源: 中国网
2019-07-04 17: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是世界公认的科技大国,但是我们离科技强国还有差距。因为就如倪光南院士所说,“我们是架构在微软的Windows和Google的安卓上。”“缺芯少魂”困扰了中国信息科技将近二十年,操作系统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子,紧紧束缚住中国的开发者,让他们眼看着错过PC时代,又错过移动时代。

将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已经是无需再考量的终极答案,如今,人工智能时代来了,国外的架构和平台有可能再次变成那根绳子,不过好在,这一次,中国人可以选择摆脱束缚——从华为自研的麒麟芯片到百度深度学习平台飞桨(PaddlePaddle),越来越多的国货正在站起来,更为难得的是,在7月3日,2019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国产芯片麒麟和国产深度学习开源框飞桨架走到了一起:会上,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邀请华为消费者BG软件总裁王成录,二人共同宣布百度飞桨和华为麒麟将进行深度对接。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让我们看到了避免重复20年前被缚于人重演的可能。

20年前,在1999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作为当时一档电视财经节目的编辑,我负责制作一期特别节目,梳理这一年国内和国际十件财经大事,这是媒体每到年底的规定动作。

当年被我们选进了国内、国际十大财经事件的分别是:倪光南去职联想和摩托罗拉“铱星”项目破产的消息。

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几乎所有的人都无比相信,投入巨大财力和人力去搞研发,连美国人都会把自己搞死,何况中国人?

因此,和当时大多的媒体一样,对于当时的倪光南,我在解说词里除了表达了对他执着于科研的敬意,更多的是理解联想的现实考量。

没人想到倪光南在 20年后还会重上新闻头条。

中兴事件突如其来后,梁宁女士写出那篇著名的网文——《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向公众还原了倪光南在后来的日子里攻关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故事。梁宁笔下的故事,让我几度落泪。

离开联想之后,倪光南一天都没有闲着就开始了国产芯片的研发工作。为了改写了中国“无芯”的历史,他帮当时的方舟找钱、找政府、找一切资源,而他本人没有拿一分钱,零股份。

当时,倪光南的设想是通过自主研发的方舟CPU+Linux操作系统,替代由微软和英特尔共同构建的“Wintel架构”。然而,在完美的开局后面,却是在出发时根本无法预料的一些列困难。Intel不单是做出了CPU,而是培育了一个基于CPU的开发生态系统。除了核心元器件,后面是无数小公司围绕Intel做公板、做产品创意、做产品原型、做差异化、做优化。然后,才是面对市场的企业。而在当时中国企业基本上都是接第三棒的。后面更大的难题在于Wintel联盟中。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强绕过Intel,但没有办法绕过微软。那么多的软件移植、适配、二次开发,需要跟着一起干的是成百上千家公司。

最终,倪光南和他的团队败下阵来。

科技必须服从商业,梦想只能靠生意支撑。20年来,这几乎成为中国企业的共同信仰。

幸亏,在南中国深圳南山区的粤海街道,有一个姓任的退伍军人不相信。

几天前我再次参观华为东莞工厂,这是华为唯一向媒体开放的流水线,生产p30手机,在120米长的生产线上,每28秒,便有一台新机下线。

整整一年前我被安排参观过同一条生产线,在经历了这一年来排山倒海的模式汹涌之后,比起上一次,我更加细心的留心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细节。在最后一道工序的工位上,我注意到:检测工人打开的每台新下线的手机,显示谷歌的logo的一道蓝光在黑屏上闪过,此时此刻,这道蓝光竟如此的刺眼,竟让我的心头悸动。

好在,这位任姓退伍军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在芯片被卡脖子的时候,华为麒麟站了出来;在操作系统被有可能卡脖子的关键时刻,作为备胎的“鸿蒙”操作系统做好准备。尽管如此,这依然是一条生死未卜的路。因为对于对于芯片来说,光有芯片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操作系统,有“应用”在操作系统里运行。虽然华为现在有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但这是基础的手机操作系统,至少目前还根植在安卓的系统上。而在AI时代,华为有麒麟这样的芯片,但缺少一个属于AI时代的操作系统来支持越来越多AI应用的运行。此时,飞桨的合作来的恰到好处。

和20年前相比,中国电子业“缺芯少魂”描述已经不太准确,芯片产能已经初具规模,作为“魂”的操作系统,PC机有了清华大学-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机系统结构联合研究中心完成的开源桌面操作系统OPENTHOS,手机也有了待验证的华为“鸿蒙”系统。

然而现在,决定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又一个历史关头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第四代工业革命的桥头堡,作为一个大国,支持中国企业在AI时代自有核心技术的建设、应用十分重要。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果像20年前一样害怕过高的科研投入影响业绩,那么若干年后我们仍将无法避免今天的“卡脖子”困境。

球传到了华为、百度等众多AI企业面前,是抓住难得的机遇搏一把,建立起AI时代操作系统的生态,还是若干年后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再被吊打。可喜的是,今天的AI企业在选择前者,也必须选择前者。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主要基于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开发和运行,深度学习框架就是所谓AI的操作系统。因此在全球人工智能争夺战中,各国都企图占领深度学习平台这个制高点,进而全面把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开源深度学习平台+人工智能芯片”的模式,构建智能时代新的“Wintel”联盟,掌控智能时代新的话语权正在成为谷歌等顶尖科技企业的努力方向。

国内也有深度学习框架,百度从2013年开始研发深度学习框架,2016年正式开源深度学习框架飞桨(PaddlePaddle),其生态体系正在建立。“飞桨”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完备的深度学习平台。

由于布局较早,以及百度的科技基因,百度飞桨(PaddlePaddle)集成所有主流算法,支持海量数据训练,易用、高效、灵活和可伸缩,尤其在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中国人脸、中文语音处理等方面,显著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在开发者运营服务方面,可以做到实时响应,满足中国工业场景和中国开发者的需要。

而且,现在已经有众多的企业加入到百度飞桨生态体系,我们也看到了企业借助飞桨进行招聘网简历智能筛选、楼宇机电系统智能控制、便利店生鲜进货量智能预测、农业领域AI识虫等众多提升各个行业效率的案例。

但是,目前深度学习框架最有名的,还是美国的Tensorflow,Tensorflow和安卓一样,也是开源的。现在,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开发者、学界都是使用Tensorflow。

未来,一旦整个AI生态已成,Tensorflow如果成为主流甚至唯一的操作系统,如果依然遇到华为现在面临的情况,怎么办?如果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AI生态,在AI时代,还是可能再度遭遇“卡脖子”。

在5年前梁宁第二次愧别倪光南的时候,她清醒的意识到,“为什么我们建得了房子,放得了卫星,但是做不出操作系统?”因为依靠国家重点扶持和企业自己的投入都无法形成这个生态。AI时代同理,光有操作系统是没用的,必须要有整个AI生态。

现在,华为和百度挺身而出,一边是华为自研、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平台,另一边是百度自研、全面开放的智能时代操作系统——深度学习平台,麒麟与飞桨深度对接,能够为端侧AI提供最强劲的算力,切实推动中国产业智能化。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让中国的科技自立和产业发展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百度飞桨携手华为麒麟,给了中国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未来,相信还会有更多华为、百度们站起来。

和多年前相比,无论是政府的扶持力度还是中国科技企业的数量和实力都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一大批年轻创业者和海归创办的中小科技企业已经大量生长出来,他们对建立起AI时代的中国生态系统有着极强的愿望。

因此,对于政府来说,改变过去重点“选苗子”的传统支持方式,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利用杠杆大力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AI操作体系的开发,鼓励更多中小科技企业参与到操作生态体系的建设,建立决策是一条可以积极尝试的路径。

(陈蕊)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